自从去年我把家里那辆高中读书使用的山地车拉出来以后,我就再也不想周末躺在宿舍了,我重新喜欢上了骑行。说起这件事,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2016年读大学,我就已经想把这辆车带到大学了,我还记得,大一那次国庆回家,然后坐同乡会的车回学校的时候,我在微信上问了一下同乡会负责的师兄,能否让我的山地车装进大巴的车厢,结果被拒绝了,说其他人行李太多装不下,然后国庆回学校的时候,我坐在大巴车的最后排,和同乡会一个师兄挨着坐在一起,然后最搞笑的事情来了,聊着聊着,师兄说,“这次有个师弟(我们并不认识,只是通过加微信进入同乡会)说要把山地车塞进车厢……”,后面的话我忘记了,我只记得那个时候坐在那里,我自己都快忍不住承认了。后来我考虑着要不让家里寄过来,但是物流的费用又很高,这件事一直拖着,似乎变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最后妥协了四年。但是那四年,我也没有忘记去骑行,大学有个阿叔专门租车给学生用,所以也解决了我的需求。
其实中间2017年暑假,我在家里还骑着它和一个同学去了汕头南澳岛,那是我第一次远骑,来回200公里左右,本来以为这是开始,没想到这是结束,家里人担心我的安全,联合老人和姑姑对我说教,后面想骑行厦门的计划也接着泡汤了。
后来2020年毕业了去了惠州工作,工作了半年以后稳定下来了,我又开始想起这辆车,其实,老爸一直知道我这个想法,有一次他回家,问我要不要他帮我拆了寄过来,但是我不想把它拆得七零八落,然后又不了了之,就这样又妥协了三年。我之所以又想骑行,是因为我在惠州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工业园区,没有什么商业街,一个没有什么生活气息的地方,每次周末我都感觉无比的无聊,想通过骑行来缓解我在生活上的无趣。
直到去年,也就是2023年中秋节,我终于下定决心把我的这辆“尘封已久”的山地车带出来了,而这个时候,距离我第一次有这个想法,已经过去了七年了。那辆车被放在爷爷的老房子里,爷爷还替我盖了一层塑料袋,车胎已经没气了,起初我怕这些年车胎受潮车胎已经烂了,因为家里已经没人骑单车了,早就没了打气筒,我拉着它走着去了隔壁村仅存的一家修车铺,找一个老爷爷帮我修理,老爷爷说只需要给车胎打气就行了,什么配件都没坏。
至于我最后是怎么带出来的,我还是联系了大巴客运站,这次可以上大巴车厢,多给个三十块就行了,没想到,困扰我这么多年的问题,最后还是用最初的想法解决了,而且还这么简单。为什么愿意让我上,是因为大巴现在客流量已经比不上以前了,7年的时间,改变太多太多了,现在的人出行更愿意坐高铁顺风车。
于是老妈给我准备了一些绳子,因为中秋节回去还带了行李箱,回来多了一辆车,下车用山地车绑着行李箱回去。当我最开始骑着车出现在广州的柏油路的时候,我有点恍惚,感觉我的高中也在这里逸动一样,好像是这辆山地车并不属于广州这里。而当初在身边一起骑车去上学的那些老友,也早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
后来的几个月了,我每到周末没有事情的时候,我就会规划一条路线,带上我的骑行杯,带上我的蓝牙耳机,听着eason的歌,我真的享受这个过程,特别是夜骑的时候,微风徐徐,就好像没有任何的烦心事可以打扰到我。我跟以前陪我骑行南澳岛的同学说,找个时间一起去南沙海鸥岛吧,这个去年年底因为天气原因,因为两个人的时间一直冲突,一直搁置至今,我承诺他,五一劳动节以后,这件事一定会去做。
今天我拉着一个同事陪着我骑行了大夫山,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看看广州的绿海,路上多处爬坡把他折腾得死去活来,从城中村到城市的CBD,再到珠江上的大桥,最后再到森林公园,路上遇到了很多骑友,也许他们也跟我们一样,喜欢折腾吧。回来经过广州大桥的时候,江风里有一股江水淡淡的腥味,我甚至感觉到有点上头,因为以前小时候在东江学游泳的时候,我喝太多这个味道的江水了。
七年的时间,路上早已经都是公路车,各种配件和骑行装备,我还是喜欢随性一点,带着耳机听着歌,然后慢慢去放空自己,我不知道这辆车还能陪我多久,或许以后我也会换成公路车,但我只是享受在路上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