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猫弋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古典 | 2018年读的第4本书
关键词:联机学习、问题树、知识晶体
随手拿起一本畅销书,对自己说:“大家都在读,读点准没错。”
全世界都在学英语,好焦虑,不如我也学吧,万一哪天用得着呢?
内容创业这两年市场火热,赶紧注册个公号开始写作,朋友圈的内容激情四射:“连续写作30天!”
学了总比不学好,我们安慰自己,恍惚中觉得自己赶超了80%的同类。
真的如此吗?
比如说我,作为一个刚坚持阅读写作不久的小白,明明看完了《跃迁》这本书,可合上书,一提笔,我的大脑就变成了一碗儿“豆腐脑”,捞不出“干货”来。
努力学习又学不好,一定是在说我:
书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没地儿找,别人一说都看过;只好感慨,你讲的真好。
看过的记不得,记得的不会说,会说的写不出。
扎心,我该不是长了个假脑子吧。
别灰心,只是你不知道高手成长的“套路”。
《跃迁》算是我在个人成长领域读到的第一本方法论,没有它也许我不会真正懂得如何高效学习。
今天我要分享是这本书的第三章,也是我最受益的章节---“联机学习”。
“联机学习?我读书少,只知道联机游戏!”
别着急,我们先从寻找知识源头开始,慢慢走上提升认知效率的勇猛精进之路。
第一步 为什么学(why):做一个“问题少年”
我们越来越焦虑了。
世界上有着读不完的书,还充斥着许多“学了一定有用”的知识。一开始,我们靠兴趣去读,发现兴趣太多了;后来我们追概念,发现概念更新的速度比我们学的速度还快;回身去读经典吧,却发现经典一辈子也读不完。
想想自己有多少次陷入了为学习而学习的困境?
如果一个知识不能被用来解决问题,就不值得学习。
我们要做的身份转换是从搭建知识树→问题树,从终身学习者→终身提问者。
以我自己为例,比如说我想运作一个公号,我要如何搭建知识框架呢?
首先为了学会抓痛点需要理解心理学,为了写出吸引眼球的标题需要传播学,为了弄清发布渠道需要学公共关系,还要知道如何高效写作与搜索资料,有艺术审美来排版。
能解决当下问题的,那就是有用;不能解决当下问题的,降低关注度。
“以问题为中心”,使自己的关注点更少,去做“更少而更好”的事。
第二步:学什么(what):找到知识源头。
找到了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步就是搜索信息。
如果把信息比做“口香糖”的话,我们不禁要问自己吃的“口香糖”被几个人嚼过了?
喝惯了掺着“鸡精”、“味精”勾兑的鸡汤,可能就没法享受真正优质知识的味道了。
因为想研究比特币,前几天一个朋友把英文原版的《比特币白皮书》原文发给我,这就是一手信息。英语四级水平,加上谷歌翻译,2个小时能读完。
如果买关于比特币的线上课程,大牛讲给我,含金量不低,这就是二手信息,4个小时可以听完。
当然三四手的知识就更多了,公号、头条推送的《旷工玩比特币到底害了谁?》等就是典型的例子。通过碎片化知识想了解一个领域可能要走冤枉路,浪费很多时间。
这就是认知效率的差距。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区分一二三四手知识,站在知识源头,极其功利地读书。
第三步,怎么学(how):功利性读书
文青们最讨厌的词是什么?功利。
快醒醒,这世界上这么多书,不讲效率你就是耍流氓。
在《跃迁》中,提高认知效率最有效的工具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极其功利的少读书,这也是我极为推崇的方式。
但是,不要马上开始找书,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这个问题,能否通过其余更加有效率的方式来解决?
比如学会用百度/知乎/谷歌,看大咖视频,询问他人,或者是实践。
而当你需要系统性地了解一件事物,像是某个学科、某个行业,或者你想系统性地提升自己的心智、思维——当你知道你所要了解的问题必然无法用只言片语解释的时候,你就应该选择读书了。
比如说我自己,2018年定了个小目标,理财。
考虑到自己的刚需:争当股市里赚钱的“小韭菜”;舍弃四手信息,放弃看碎片化的知识。我去豆瓣拉一个专业的书单(看评分、导图、书评);再参照自己的水平选书。另外,还订阅了几个业界大咖的公号。如此,就可以开始阅读了。
每个人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分配每个月的书单呢?
在接触蚂蚁私塾之前,我最爱读的是娱乐性的书,有快感;知识类的也略有涉及;认知类是最不爱看的,买回来经常吃灰。
为什么学习力没提升呢?原因很简单,大脑太懒,不愿意爬坡!
为了逼自己一把,我决定跟着蔡叔读拆解版,去年八月开始,每周一本认知类的书。这感觉就像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人生分分钟进入“开挂”模式。
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放弃认知类阅读!
2018年2月我的书单:知识性《跃迁》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认知类 《稀缺》娱乐类 《正面管教》。
快速阅读的方法:选书(推荐书单)——目录(框架)——直击重点章节
找到目标,分配好注意力,带着问题深入,跑赢90%的人。
第四步,学以致用--知识晶体
三步走结束了,知识点被高效率拍进了脑袋,然后呢,怎么调出来?
搭建知识体系最重要的单位出现了----知识晶体。
如果知识点之间是散落的,就会像散沙一样,数量再多,抓不住也没用;只有知识点之间形成架构,才能成为“知识晶体”,随时被大脑提取。
简单点,一本书整理之后的“思维导图”就是知识晶体。墙裂推荐软件XMIND和百度脑图。
比如说看了一篇文章,关于好男人的标准。再多文字不如下方一张图。
多看知识晶体(大咖的思维导图、书本的插画),模仿它,然后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晶体。
至此,我们的联机学习前的准备就已经做好,单机游戏已经“通关”。
第五步,联机学习,成为知识路由器
那么,如何联机呢?
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打磨自己的一块知识晶体,然后用我们的”知识晶体”去跟别人的“知识晶体”交换,联机获取他人大脑里最新的知识。
什么?去“调用”和“整合”别人的答案?听起来为什么像作弊。
我们来看看以下三种学习思路:
你是哪一种思路?
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同思路有些不同的第一反应:
第一种,苦思:“怎么办?”想一晚上。
第二种,找书/网络:“哪里有答案?”
第三种,找人,“谁最有可能知道这个答案?”“在这之前我需要准备什么?”准备沟通,提出高质量问题。
你更喜欢哪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呢?
显然,用答案换答案,联机社交学习才是最快的学习方式。
总结
让我们回顾一下刻意学习五步走:
①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创造自己的问题树。
②区分一二三四手知识,站在知识源头
③极其功利的少读书
④萃取知识晶体
⑤联机,用一个知识晶体换更多晶体
成为高手,有迹可寻,从刻意学习开始,开启成长跃进之路。
最后,附上《跃进》第三章内容的参考书单。
1.《好好学习》/成甲
2.《新社会化学习》/托尼·宾汉姆、玛西娅·康纳
3.《写作风格的意识》/史迪芬·平克
4.《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5.《美第奇效应》/弗朗斯·约翰松
6.《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7.《旁观者》/彼得·德鲁克
8.《如何高效学习》/斯科特·扬
9.《精进》/采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