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1509天早安问候。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共会经历3次“叛逆期”,进入“叛逆期”以后,家长更需要注意方法,这时候“以暴制暴”、“吼叫”等方法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2~3岁:这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表现为“可怕的两岁”。宝宝出现“自我意识”,格外需要被认同、尊重。
但是由于这个时候,宝宝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还比较欠缺,也不太会控制情绪,这就会导致“钻牛角尖”。
“物权意识”的出现,也让宝宝习惯于把“我的!”、“不行!”、“不给!”、“不听”等词变成“口头禅”,容易和家长起冲突,让我们感觉孩子“突然”就不乖了。
6~8岁:是儿童叛逆期,也是孩子的“第二个叛逆期”。
6~8岁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有了更多的见识,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思维也变得逐渐丰富、灵活起来。
自认为自己长大了,不想再去依赖父母,不想事事都听父母的安排,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还没有稳定下来,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在这种冲突之下,孩子就喜欢跟孩子“唱反调”,经常用“哼!”、“我就不”来回应父母的安排。
12~18岁:是青春叛逆期,也是孩子的第三个叛逆期。
孩子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快速的变化,因为接近于成年,所以更加向往自由、希望不受父母的“控制”。
渴望在父母面前有平等的地位。而这些需求被忽略、被打破时孩子就会用叛逆来反抗。
面对孩子的叛逆期,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长别再“以暴制暴”,不妨试试“鱼缸法则”,不打不骂管教孩子。
什么是“鱼缸法则”?
在一家公司的门口有一个装着十几条热带鱼的鱼缸,每条鱼大约3寸长,在2年内这些鱼的大小没有任何变化。
直到某一天鱼缸被打破了,因为一时找不到鱼缸,所以人们将热带鱼放到院子的喷泉中。
过了2个月,人们发现这些鱼从3寸长到了一尺。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鱼缸法则”。在育儿领域,这个概念一样可用,孩子在大的环境下就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打破“鱼缸”,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发展。
家长如何打破“鱼缸”?这3点需要牢记!
1、给孩子留出适当的权力。
比如选择周末去哪儿玩,选择早餐吃什么,选择出门穿哪件衣服,选择看哪本绘本书等。
这些能够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尊重、被认可,有效的减少和家长之间的冲突,同时也能让孩子未来更有主见。
2、尊重孩子的兴趣。
比如玩具、游戏、运动、画画、音乐、阅读等,孩子的兴趣点可能不同,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
3、锻炼孩子独立能力。
比如,整理玩具、整理书桌、摆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够让孩子体会家长的不容易,也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所以,家长要懂得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并能懂得用正确方法管理孩子,就可以避免孩子的“叛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