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伊 图/花瓣网
上个礼拜校招后,大四的学长学姐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室友开着玩笑说“大一的时候,多么渴望被叫学姐呀,现在随便路过的一个人,都可以叫自己学姐了。”看似玩笑,其中的辛酸与无赖,也就只有我们这种学校的“半老徐娘”能懂了。
《后会无期》里有句经典台词“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站在大学的尾巴里,也想感叹一句:我听过很多大道理,却还是没有把我的大学过得有声有色。
高中时,每次月考,班主任都会倒数着考试次数,激励着你们“一个月一次月考,也就只有12次,你们就抓紧时间复习,把十二次累积的经验与智慧用到最后一次考试上。只要你们考好了,上了大学,也就轻松了。到时候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当时,只有一个概念:考试,考好了大学就轻松了。
高考后,听上过大学的亲戚说,大学里一定要学习好,因为成绩关系着评奖评优与就业。大学里,尽量谈一次恋爱,只有校园的恋爱才不会计较那么多的除了爱以外的东西。
怀着这样的信念,踏上了属于你的大学之路,带着对大学的憧憬与愿望,走进了校门,看到热情接待我们的学姐学长,更加笃定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还下定决心要成为学姐那样的人。
晚上,班助来查寝,讲述着她的大学生活,还告诉你,大学里一定要参加一些活动,参加一些社团,即使什么也学不到,但也可以多认识一些人,多一些人脉。
带着这些大道理,来到了大一。参加了很多学生组织,即使每天饭不准点,觉不守时,还是告诉自己,这就是大学。累才能学到东西,有谁不累呢?然后心安理得地安慰着自己,大家都是这样,没什么不对。一年下来,除了每天的忙碌,安静下来的时候也会问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大学生活吗?是不是还差了什么环节,少了什么东西。有时候想想是不是应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可是我又想做什么呢?
听过来人说,大二就应该搞学术、学着写论文、当学生干部、创新创业、参加比赛或者组织一场活动。
那时候,最佩服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凭着自己的努力游遍了四川五岳;一类是获得了许多国家奖。你想成为第一种人,可是,你还没有学会赚钱,他们说要先学会花钱才会有赚钱的本事,可是,你连钱都没有,花什么呢?你也想成为第二种人,可是,你却舍不得眼下的安逸,你不想为了一个公式想破头皮,你也不想早起晚睡。所以,就一直只能是佩服,因为你成不了这种人。
班上也有两种人,一种是不按时上课、下课,成绩却好的出奇的人,还有一种人,是不按时上课、下课,但会赚钱的人。你时常听着第一种人告诉你学习方法;第二种人时常告诉你做人的道理。后来,你在第一种人眼里是除了按时学习,成绩还很渣的人,你在第二种眼里是除了按时学习,一切都很渣的人。
你开始彷徨,不知道大学应该怎么过,大学已经过去了一半了,你还是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脑中有的还是只有“他们说”。
带着这种彷徨,你来到了大三。这个时候,你才有主人公的意识。你吃过东西区食堂所有的窗口,你走过学校里的每个角落,你看过学校的春夏秋冬,你从台前走到过幕后,你从“一”字开头的年龄走到了“二”字开头。
你开始学会规划着剩下不多的大学生活,你不想在大学没有一点是为了自己去做的事,你开始体验着早起晚睡的生活,带着比大一新生还多的激情去过每一天的生活,因为你知道,大学,并不能靠你知道的那些去生活,而是要靠自己去体验。
小的时候,老师总是问着我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那时候,不知道梦想是什么东西,只知道是长大了才会有的,也就这样理所应当地推给了后来。现在,某选秀节目导师的开口白就是“你的梦想是什么”
猛然想起了小时候,才知道我们已经长大了,没有了以后可以推脱。可是我们在长大的途中连“梦想”两个字都已经丢掉了。直到你听到了“你一世无成,还在那里傻乐。”你才觉得心中的某片柔软就击中了,生疼的。带着不甘心与不情愿,你把电影再看了一遍后开始了你的寻找梦想之路。
你在庆幸,还好自己抓住了大学的尾巴,可以再凭着自己的经历,好好地过一次大学,这一次,抛开所有的大道理,只做一次自己,淋漓尽致,酣畅透底。
愿你的梦想成功被找到。
也愿你丢掉那些大道理,做一回成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