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寒门难出贵子”是近几年被屡次提及的一个社会问题,其实这个社会问题背后存在着极大的隐忧——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不愿读书了。
多年前,读书是改变个人命运和家族命运的唯一捷径,不读书就只能跟父母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在土里辛苦刨食;不读书就只能重复着祖祖辈辈相同的生活轨迹,可是现在,不读书照样可以领略城市的灯红酒绿,不读书照样有人过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
于是许多农村孩子毅然放弃了读书这条貌似艰难坎坷的道路,匆匆浅读几年书,就迫不及待地踏上心中的所谓坦途。
近几日,传得沸沸扬扬的“裸贷”,即使我如何脑洞大开,也想不到会有明知是陷阱却奋不顾身跳下去的事情,借贷人群大部分年龄比较小,93——97年居多,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
农村孩子不愿捧起书本安安静静读书,农村孩子在日益丰厚的物质生活中迷失了自我。
农村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
2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常说,现在的农村孩子真是越来越难教了,一届不如一届。
八九十年代,说起农村学生则是:吃苦耐劳、勤奋刻苦、踏踏实实,可是这些年,说起农村学生则是: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目光短浅、不好读书,写到这里,心里总有些不忍和难受,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目睹了农村学校由破败不堪到设施齐备,也目睹了农村学生由勤奋好学颓废为不思进取,谁不希望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越来越富饶,谁不希望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越来越优秀,可是家乡是变美了,学校变美了,学生却越来越不忍卒睹了。
农村学生不想学习不愿学习的现象不是某一所学校的个例,而是大多数学校和教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七年级一半人学习,八年级三分之一学习,到了九年级学习者就成了凤毛鳞角屈指可数,多数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课堂上摆书本做样子目光茫然思绪飘飞。
课堂上老师三番五次地讲,课下学生茫然四顾地听,师者心急如焚,口舌生烟,学生泰然处之,不慌不忙,学习从来都是师者之事而非学生应尽之责,作业不威逼利诱声色俱厉就很难按时按量完成,背诵的内容不个个检查就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课外作业更是混水摸鱼打擦边球或是滥竽充数,抄作业更是明目张胆之事。
以八年级两个班期末语文成绩为例(满分120分),近九十名学生,超过100的为零,超过90分的仅有5人,超过80分的也只有10人,不及格的人数占40%,堂堂母语学成这样,真是无话可说。
一个人心灵荒芜成什么样子才会把语文学得一塌糊涂啊!语文都这样子,其它各科更是不堪!
一个班里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肯脚踏实地地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淘神费力地学习,只要是能够轻而易举不耗费心神得到的东西,就不愿意通过苦心孤诣艰辛奋斗而得到,现在的孩子惯于坐享其成唾手可得,而不愿自力更生勤奋努力。
3
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农村固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场悄无声息的变革中,农村家长舍得给孩子教育投资,吃穿用度上也舍得给孩子投资,这本是社会的进步,可是茫目的投资往往适得其返。
如今的农村家长依然秉承着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可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孩子衣食无虞,自己风里来雨里去,也不愿孩子手头拮据。
于是就出现两幅风格迴异的画面:父母一分钱掰开花,孩子大手大脚;父母衣衫朴素,孩子一身名牌;父母扶犁劳作挥汗如雨,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父母力所能及地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孩子则认为一切理所当然顺理成章。
一次,两个女孩在我前面走,一个女孩说,我看上一件今年流行的羽绒服,我妈不让我买,妈的x,你说我骂她亏吗?说完两个女孩朗声大笑。
我听了真想张口大骂,假如女孩父母听到,做何感想?自己付出全部的爱却养了浑然不知爱为何物的孩子!
为了物质的享受可以骂娘,为了化妆品、手机、服饰就“裸贷”,也就不大惊小怪了,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明确的目标,没几天就迷失在充斥着金钱和物质的光怪陆离的社会之中了。
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的犯罪当中,75%的青少年犯罪集中在农村或者是在城市务工的农村青少年,其中90%的犯罪青少年的程度在高中以下。
4
依靠土地养家糊口的称为农民;像候鸟一样从一个城市飞到另一个城市,用双手盖起高楼大厦,在城市却如立足之地的称为农民工;那么这群既不知稼穑艰难,也不知苦为何味,既没有出类拔萃的学习成绩,也没有远大志向的孩子们该称他们什么呢?
称为农民吧,他们早己跟祖祖辈辈依附的土地没有丝毫感情;称他们为农民工吧,他们身上缺少父辈从黄土地上汲取的勇气和担当;称他们为农民工二代吧,听起来怎么如此刺耳和心酸。
当官的孩子,称为官二代,富人的孩子,称之为富二代,难道农民工的孩子还要像父亲一样曝晒在烈日下穿梭于钢筋水泥之中,还要像父辈一样透支着体力做着繁重的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吗?
不,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比他的父辈们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他们应该有更广阔的道路更辽远的未来!
但愿这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