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微课(2)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个话题:我为什么是我。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状态,它是如何形成的,和哪些因素相关?
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常常是和父母关系的翻版,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这种关系,也可以选择保持这种关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我是谁,前段时间我看到了一个调查说的是80后,90后的人普遍比70后的人更能找到自我,原因是什么呢?他说的是80后,9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通常都是独自在家比较孤独,而人一旦孤独的时候就会开始偏向于思考,首先就会思考我是谁自己的一生将会如何?自己将要去到哪里?那么我们每个人究竟是谁从哪儿来呢?
大家不妨做一个小测试,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测试是不是看上去有些熟悉呢,其实我们每次去面试或者跟新朋友见面的时候,有时候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在那样的一刻,有的人会有一种不知道该如何去介绍自己的感觉,或者说尽管我们努力想用多一些词语来描述自己,但还是觉得没有表达准确,这样说出来只是局部的自己,而不是一个完整的自己,没错,认识自己并不容易。
不仅仅是因为人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物,而且因为我们是被我们所成长的经历打上了很深刻的烙印,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搞清楚了我们的成长经历是怎样塑造了我们,我们才能真正谈得上是认识了自己。我们成长的环境和我们的原生家庭就是我们前半生的烙印,我从哪里来这个概念,其实包括了我的籍贯是哪里,我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里,我的爸爸妈妈是谁?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我教育我的,我成长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对于我的成长具有深刻影响的一些事,追溯的更深的话,可能还包括我们的祖上有谁是否有什么家族荣誉需要延续,或者有什么家族创伤需要面对等等。
在我们的原生家庭里会给我们呈现三个关系,然后到我们日后亲密关系的内容里,第1个是它会呈现一个真实的家庭状况给我们,第2个是它会呈现一个家庭中的关系模式给我们,第3个是原生家庭当中的情绪和性格会延续到我们身上,当我们知道原生家庭会造成这三部分的影响以后我们也就知道了,为什么现在自己会是这样的一个样子。
家庭对于我们的影响首先是基因方面的,比如说我们的身高,相貌,智力因素,情绪性格等等,父母的遗传起了很大的作用。其次是家庭当中的氛围,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会影响我们是否快乐,会变成我们对待世界的方式。过往的经历,比如说我们经历的一些人,一些人的行为神态,情境,环境,或者是家庭之外的一些不同的经历,所有的这些经历,都会影响着我们的感受和认知,形成我们自己个性化的一种情感行为认知的一些经验,而这些经验又影响着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看待这个世界,然后做出我们自己的一些言行。
我们就是这样的,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当中构建了自己,也构建了我们与外界的关系,对于人和环境的经验。每个人各有不同,每个人对于环境的互动也各有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行为模式,认知模式,情绪情感的这样一种模式,比如说如果在我们成长的环境里,家庭里面经常弥漫的是一种恐惧担忧的氛围,那么我们会变得没有安全感,会认为这个世界存在着很多的危险,这就导致长大以后的我们会把自己藏起来或学会了更多自我保护的方式。
如果家庭当中总是弥漫着一种快乐的氛围,我们就会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流动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滋养,我们会乐于与人去沟通,去情感流动,而且我们会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因为我们给别人提供了价值,再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乖巧顺从的孩子,你会认同家庭当中很多的认知,比如宽容是一种美德,不能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说话要有礼貌,举止要文明,优雅不能乱发脾气,坐立行走要端正,玩手机是不好的,追剧是不好的,看电视是不好的,这些认知都会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无法理性地看待自己。
直到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乖巧也是分时间,分情况,分人,分地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