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飞云子原创作品
编辑 / 飞云子
生活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为了面包与理想栖风宿雨、碌碌穿行。快节奏的生活及竞争压力,让人在纷扰的选择中逐渐迷失和焦虑。甚至,浮光掠影中,常能遇见独行于路,喃喃自语的青年人,无以言表。
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人,三次不当忧而忧的故事。
话说在明朝隆庆年间,吉安府安福县有个叫沈屯子的人,年且而立,以教授私学为生。某日,他与朋友通往市场闲逛,只见街市之中,人头攒动,各行各业,五行八作,应有尽有。
又有里里外外围了几重人群的,是说大鼓书的。这沈屯子和朋友,颇有兴致,就埋头挤进去听。恰好讲的是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故事,沈屯子听得入迷。不一会,说书人大鼓一敲,说到杨文广被困柳州城这么一段,城内已是乏粮缺饷,城外援兵又被阻,迟迟不至,真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这沈屯子听到此处,顿时愁容满面,搔头蹙眉,心里闷闷不乐,哀叹不已。朋友见他着魔,强行拽他回家。这沈屯子也很有意思,回家之后还念念不忘,万事不问,日夜不停的絮叨着说道:“杨文广被围柳州城,这可如何是好?怎样才可解围呀?”其人忧愁如此,遂成心疾,日渐神伤。
他家人看他已经着魔入道,也不由得紧张起来,劝他放下生业,出去户外散散步,放松心情,调养生息。有道是船迟又遇打头风,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好端端的散心却又生出了一件事情来。
某日,沈屯子正闲步田间,忽然,见一贩竹之人负竹而行,只见这人肩扛青竹一捆,竹尖甚是锋锐,不禁森然。沈屯子又心心念到:“这青竹如此这般锋锐,道上行人必定会被其戳伤,如之奈何?”怏怏归家,益发之忧虑。
家人一看,这病不愈反重,无计可施,不得已,就往西村请一神婆,前来驱邪祷祝。那神婆洒水焚香,一番作法后,喃喃道:“刚才,我往十殿阎罗处翻阅阴司生死簿,查得你来世轮回当做女子,而且将会嫁给一个容貌极其丑陋,姓麻哈的回夷族人为妻。”这神婆也是敬业,不怕来事,净挑大实话来说。岂知沈屯子经此一吓,更加忧心忡忡,病益加重,恐不远矣。
姻亲好友都来探望,皆说:“好生休息,心怀放宽,病自然就会好的。”
“要想使我宽心,必须是先解了杨文广柳州之围,负竹之人回家,还有我那来世的丈夫麻哈子,要写一封休书过来,方能解我心中忧结,我病或许始能痊愈。”
今世间遇事多忧而自苦者皆如此辈,以事怪诞,故记之。
参考文献:
《应谐录》,刘元卿,明。
本文为飞云子历史文化自媒体原创作品,欢迎转载,恳请保留作者相关信息!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更正与删除,谢谢!
每天三分钟,历史百事通。恳请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