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3日星期日 晴
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绝对不能一心只注意这些要素,还必须在大企业几乎不太注意的地方,也就是企业文化上下足功夫,从而为企业赢得足够的竞争力。故企业的经营者在进行企业的经营活动时,应该将最大的关注点放到如何缺独立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上,力争与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认识上取得一致。
企业文化只要能够立足于杰出的经营理念,就必须能够取得企业员工发自内心底的认同,从而主动采取行动,积极推动企业的发展。这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发展的源泉,并且也只有那些能够不断激发员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企业,才能跨越不同时代,永远保持兴旺。
完全认同这些理念,并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企业文化的建立也初具模型。依然为如何操作方能找到这些志同道合的同事以及如何让大家打心底里认同并付诸于行动而苦苦思索着。
对照文中提到的案例和解答,想想自己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困惑,也找到了一些借鉴的思路,比如:
1. 对于中层和基层,其中还有一部分人没有认同公司的经营理念和明白的目的和意义,那么应该反思自己没有花足够多的时间去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有没有将公司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清晰地讲解给他们听,没有指导他们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升华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还没有让员工真正看到公司所提倡的公司的发展是为了全体员工的物质幸福,而有点寄希望于对方是自然型的人,一说就明一说就燃烧起来。另一方面,作为经营者也不能偷懒,寄希望于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后就可以让员工变成志同道合以及自燃的人。人是太复杂与奇怪的有感情的动物,周围有太多的诱惑与不一样的存在方式,在公司氛围受到的一些牵引的同时,他也会受别的力量的牵引,所以需要参加各部门的会议尽一切可能与公司中层管理员、员工沟通疏通情感链接渠道与沟通渠道。让员工足够信赖、尊重、迷恋自己,方能足够影响到他和自己同心同德。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有先后次第,让接受能力强、愿意靠近的中层管理、员工先行动起来,由他们成为二传手,给予他们舞台,让他们成为漩涡中心的人链接一批人行动起来。对那些虽然口头上说认同公司,但在实际工作行为上却并不像所说的那样时,需要及时指正并督促其修改。
2. 不管是经营我们自己的人生还是企业,是否拥有“远大的梦想”决定了我们未来所能够取得的成就。梦想越清晰,色彩描绘越鲜艳,所从事的工作越有意义,越具有可见性,才能让自己更具有说服力,才能让自己更有力量感,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经营者自己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的过程中,不断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先赢得高管团队的认可和钦佩的基础上,再影响中层;或者说经营者需要像一个核先影响团结高管核心团队,然后再发展中层管理员,类似滚雪球一样,最后才能让员工资源团结在以经营者为核心的管理队伍周围,整个公司才能成为一体,共进退。
3. 定价即经营,只有自己开发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才有定价权。才能创造高收益,对实现“员工的物心幸福”这一目标才更有保障。
4. 在能力方面,我们都期望有全能型人才,但是这是可遇不可求的。稻盛先生给了一个建议:先将根性不同的员工引导到各自相应的道路上,使之成为本部门的专家。再让那些已经精通本行工作的人才涉足新的领域,一步步地扩大他们的专业范围,通过这种方式,那些能力超群的人才必然最终成为熟悉全部业务的全能管理干部。在思维方式方面,我们还希望这些人才有责任感并热爱公司、具备忠诚心、即便牺牲一些家庭利益也任劳任怨,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经营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自己能够先做到善待员工的前提下,获得这类人才的可能性才会逐渐变成现实。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于那些将要成为各个部门主管的人员,经营者必须首先确认他们对于公司经营哲学的理解程度。这种理解并非仅指思想上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看这些经营哲学对他们的具体行动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5. 推动员工不断前行的原动力,就正源自于领导者无私公正的品性。只要企业的领导者能够磨砺自身能力,提升个人人格魅力,赢得下属尊敬与信赖,企业的员工就自然会朝着领导者所指示的目标,与领导者同心一体,奋力进取。领导者通过学习圣贤文化,通过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以利他之心行善,提升心性,建立稳定的正确的坐标轴,这才是经营者决定一切成败的关键因素。自己是一切的根源,修炼自己,方能解决外部问题。
继续在实践中修行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