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卷 上)
【一〇七】人人皆可做圣人,不论分量论纯度
德章曰:「闻先生以,以分两喻圣人之分量,以锻炼喻学者之工夫,最为深切;惟谓尧、舜为万镒,孔子为九千镒,疑未安。」
先生曰:「此又是躯壳上起念,故替圣人争分两;若不从躯壳上起念,即尧、舜万镒不为多,孔子九千镒不为少,尧、舜万镒,只是孔子的;孔子九千镒,只是尧、舜的,原无彼我。所以谓之圣,只论『精一』,不论多寡,只要此心纯乎天理处同,便同谓之圣,若是力量气魄,如何尽同得?后儒只在分两上较量,所以流入功利;若除去了比较分两的心,各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此便是实实落落明善诚身的事。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终年碌碌,至于老死,竟不知成就了个甚么,可哀也已!」
冯柯云:“使果以替圣人争分两为躯壳起念,则阳明前日以分量喻圣人分量者,独非躯壳起念乎?使前日之喻非躯壳起念,何独以今日之疑为躯壳起念乎?既自以为不从躯壳起念,不替圣人争分两,何不以孔子为万镒,尧、舜为九千镒乎?”(《求是编》卷三,页九上。)
[译文]
德章说:“我听先生曾用纯金来比喻圣人,而以金的分量比喻圣人才力的大小,金的提炼比喻学者所下的修养功夫,很是深刻准确。只是您说尧、舜好比万镒重的金子,而只把孔子比作九千镒的金子,可能不太恰当”
先生说:“你之所以会为圣人们争分量,是因为只在表面形式上着想了。如果不是从表面上去想,那么把尧、舜比作万镒的纯金不会觉得多,而把孔子比作九千镒的纯金也不觉得少。尧、舜的万镒也是孔子的,孔子的九千镒也是尧、舜的,原本没有你我之别。把他们称为圣人,是只考虑他们的质是否达到了‘精一’的境界,而不在于他们才力的大小。只要他们的心同样合乎天理便一样把他们叫作圣人。谈到才智气魄,怎么可能会全然相同呢?后世儒生们只懂得在才力的大小上斤斤计较,所以才会陷入功利的泥潭当中。如果能够把这种计较才能大小的私心去除掉,每个人尽自己所能,只在存养天理上下工夫,即会各有收获,,能力大的人作出大成就,能力小的就作出小成就,不需要凭借外力,自可修成正果。此乃实实在在、明德修身的事。
“后世儒生们不懂得圣人的学说,不知道扩充自己本心的知识和能力,以此追求那些没有认识的事情和不具备的能力,一味好高骛远,爱慕虛荣,不知道自己的心是桀纣的心,怎么能动不动就要去做尧舜的事业?直到终老死去,也只是终年碌碌无为,不知道究竟得了什么成就,真是可悲呀!”
释疑:
先生指出“人人皆可做圣人”,以黄金比喻圣人,要看纯度而不是分量。因为你只要惦记着斤两,就会做加法,就会加进破铜烂铁。如果惟精惟一,只在心底精纯上用功,就不会跟人攀比,不会为外物所移,一路做减法,百分百精纯,才能真正成就自己。这也是“止定静安虑得”,“得” ,是得纯金,不是得一大堆破铜烂铁。
各自凭自己用功即可,不去比较古人,不去比较他人,也不要拿自己和他人比较。比较是做无用功。成就只在自己。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为学的意义在于,只要让此心纯乎天理。只要此心纯乎天理,那么我们就和圣人一样了。你要是说一个人的力量气魄才能,怎么可能一样?后来的儒只在分量上较量,小市民习气,所以流于功利,这种计较是功利主义的。只要除去了计较分量的心,每个人尽着自己的力量和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抓住这个舵,沿着这个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雷锋不过就是个战士,就是个班长,他也照样是圆成,是一个不朽典型。不要羡慕外面的东西,不要向外去求,我性具足,你自己都有的不要去比较。当你做到了这一点,你便做到了实实落落的、明善诚身的功夫。你要让自己明明德,让自己诚意诚身(《大学》讲诚心,《中庸》讲诚身),你才能提高自己的德性水平。
后来的儒不明圣学,不知道从自己的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纵向上去提高,却横着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道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
批注:
①德章。姓刘,余不详。其名不见《王文成传本》《王文成公全书》之《年谱》与书札及《儒林宗派》。
②以精金喻圣。见第九十九条。
③躯壳。即身体,私心之意。
④精一。参看第二条,注四。
⑤圆成。三轮执斋谓,语出菩提达摩(四六◇至五三四?)之《六门集》,日本注家从之。《六门集》著者为谁?尚是悬案。《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八册(页三六七至三七六)《六门集》全文无此语。《续藏经》第一辑,乙部,第八函,第五册之节本《六门集》亦无此语。东敬治谓《六明集》载达摩之语曰:“人人具足,个个圆成。”为此语之所本。“六明”恐为“六门”之误,盖无《六明集》之书也。“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据柳田圣山教授所示,乃出于《楚石梵琦禅师语录》卷七(《续藏经》第一辑,乙部,第二十九函,册一,页六六下)。梵琦禅师一二九〇年生,一三七〇年卒。铃木大拙先生来函疑《六门集》非达摩所作,语亦不限于禅宗。然彼不忆首次用此语者为谁。《碧岩录》第六十二卷,则圆悟克勤禅师(一O六三至一一三五)评唱云:“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大意明,人人具足,个个圆成。”“人人具足,个个圆成”之语,又见《圆悟语录》卷九、《圆悟语录》卷十一,《圆悟心要》卷下亦云:“人人具足,各各圆成。”
⑥明善诚身。见第二十五条,注六。
净心斋笔录
2023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