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旅游过吗?你一看题目,肯定条件反射的反问道:你这不是晴天白日说白话吗?人,活了那么大,多多少少去过远一些的地方旅游过,即使没有旅游过,也一定游玩过。可是,我要说:那只是你想当然地认为罢了,你不是别人,你又怎么能代表其他人的想法。有的人终生守在一个狭小闭塞的圈子里,他们出生的那一天就已经决定了他们的未来的日子。对于他们,旅游不过是个他们从未听说过的新鲜名词罢了,这样的人有很多,如:崎岖不平的山沟沟的人民和非洲的那一片拥有三万人口的黄土飞扬的撒哈拉威人。
人是耐不住寂寞的动物,因为自身的闭塞贫穷,有的人选择了去大城市闯荡,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毕竟谁不渴望更好的生活哪?可是偏偏有人在环境国泰民安、现世安稳时选择去那个闭塞萧条的地方,比如说三毛。她选择了出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一部《国家地理》杂志,他意外地获知:撒哈拉沙漠还有一片二十八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她就意料到撒哈拉的妩媚,她选择了出发。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三毛能做出那么一个重大决定是多么的不易,尤其当身边的人都反对时,并当做一个可有可无的笑话时。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优柔寡断的人,前怕狼后怕虎,丢了西瓜怕只捡到西瓜。他们永远不会明白:西瓜是西瓜,而芝麻是芝麻,两者本就是不同根生的植物,又怎么能相提并论。只可惜,人们大多说人抓住这可怜的外形差异,永远在空谈梦想,却永远不去为梦想奋斗一次。
她要出发了,她生性本就是自由的,这代表着精神的文明。当所有的人都当成一个笑话时,并把它当成一个疯狂的行动时,除了父亲的鼓励外,只要一个朋友(那时他们还是朋友)认为这是最理所当然的事情,于是,他默默无闻地先她一步去了她心驰神往的地方——撒哈拉,因为爱她,这也是这个朋友打动三毛的原因之一,这个朋友就是后来给予三毛烟火爱情的荷西。爱一个人就要接受ta的全部,你接受ta的全部了吗?
初到沙漠,大地黄沙漫漫,风声呜咽,那里的条件恶劣的无以形容:水源奇缺,常常断电,没有书报,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抽屉,没有衣柜。这让以前过着繁华都市的三毛是始料未及的,可是三毛从不会对生活失去信心,毕竟:你有舍弃豪华生活来到大沙漠的勇气就有在沙漠里过活的胆量。
她爱沙漠,发自肺腑得爱它。在别人眼里也许这不过是黄沙滚滚,风声鹤唳,烈日炎炎,可是在三毛的眼里沙漠的五颜六色,它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土黄色的,有红色的。她看到成千上万的红鹤在海上铺上一副落日的霞光。也许对于我们这些无任何视觉欣赏的普通人士来说,来到沙漠连生存问题都是一个问题,又哪还有心情去体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意,可三毛是真真切切地爱着这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那么多的事情在吸引她,有掌开手臂嘶叫的仙人掌,有海市蜃楼,有连烈日、风暴、孤寂在她眼里也成为了一种无以复加的独特风景。看来,三毛还是真的爱上了这片土地。
她爱撒哈拉沙漠,它是那么美丽,可是风景是风景,生活还得继续,在这里生活的前提就要付出无比的毅力,有时我能读懂三毛在沙漠生活的一些软弱。沙漠里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有时让她忍到极限:这里的居民闭塞无知到愚昧,他们的肮脏、以及三毛闻所未闻的生活习俗,对于借借出出的东西,以及对于可以任意买卖的奴隶的制度。可是三毛和荷西真的像仙人掌那样坚强地生存下来了:对于以前狭窄简陋的屋子,竟然在三毛的打理下成为了一个真正艺术的宫殿,建成了美丽的“罗马”。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帮助邻里,她对她们有恨也有爱,更多的是爱。
三毛是善良的,她有个一颗菩萨般的热心肠,她从不以所谓的阶级、门第分人三六九等,她爱这里的每一个人,哪怕他们如蝼蚁,哪怕这个是所有人都不齿的奴隶,哪怕这个人所有人都痛怕的婊子;她爱这里的一沙一土、一草一木。
沙漠——所有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但在三毛的笔下流露出来的是一篇篇温情脉脉的美文,原来三毛对沙漠彻底的爱都已经在她的文章里表露出来了。也许就是是荷西爱上三毛的原因吧,也许这也是三毛在死后这几年里依然有那么多人在喜欢她的一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