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Maco.
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家的孩子,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家长在旁边催促,孩子自己本身一点也不着急。
但是,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家长总在旁边唠叨他,才导致孩子无法养成自律的习惯的。
家长不停唠叨、催促,实际上是把孩子的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家长不管,我就不做!”
这样的情况,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主动性,无法养成自律的习惯。
我们先说一下,什么是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自己,自己要求自己。
所以想要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就需要让孩子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并要求自己按照既定的计划去执行。
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的能力。
能力就需要通过“训练”来培养孩子,那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自律的孩子呢?
“言传身教”的家庭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的言传身教,无疑是给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
前段时间,Maco被一个8岁的小男孩迪迪圈粉了。他每天坚持6点半起床晨读,已经坚持了400多天。
迪迪的妈妈透露,迪迪以前不喜欢读书,喜欢看电视;自己就每天看书,给他做好榜样。
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迪迪慢慢地爱上了看书,看到特别有意思的书,还会追着妈妈说,“这本书特别好看,您也看看。”
还记得之前看《奇葩说》时,陈铭提到妈妈对自己的影响。
他的母亲是一名普通的护士,因为对法律感兴趣,哪怕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依然挤出休息的时间,把一整本《法典》背熟。
正是有了妈妈作为榜样,陈铭从小就热爱学习,而且非常自律,最终考上名校,成为大学老师。
董卿说: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吧。”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
父母只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孩子,才能慢慢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要相信: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会差。
树立规矩,严格执行的家庭
俗话说到好,“无规矩不成方圆。”
要想让孩子学会自律,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他学会遵守规矩。
也就是说,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一套合适的计划和规矩,并监督孩子去执行。
体操运动员刘璇就从小给孩子制定了计划表。除了睡觉时间,其他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的,孩子一天只能看15分钟动画片。
不少网友都认为,她这样对4岁孩子的要求太苛刻了。
但刘璇却认为:这是在给孩子建立规矩,孩子只有小时候控制好了,长大了才能自律。
《卡尔威特的教育》中说过:
一种好的习惯在孩子幼小时很容易形成,但在他们长大后就很难养成。
因此,父母想要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应该越早越好。
但是,家长们也要明白,自律永远不可能通过“逼迫”的方式去让孩子养成。
还记得《小舍得》的严子悠吗?
当他非常认真地在研究地上的昆虫时,母亲田雨岚却恶狠狠地警告他:“别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没用的事情上!”
田雨岚对儿子,可谓是非常上心,事事帮严子悠做好,严子悠在她360度无死角的监督下,却从来没有“自律”过,全是“他律”。
李玫瑾教授曾说:
“孩子的自律性差,一定是因为父母做得太多了。因为他完全是被推着走的,总是推着他,反而不利于自律性培养。”
真的爱孩子,就要忍住不插手。
因为一个独立的孩子才有责任感,懂得为自己负责,而事事依赖他人的孩子,又何谈自律呢?
家长要做的,是帮孩子找到真正热爱的事情,并鼓励孩子要有“梦想”,把遥不可及的梦想,化作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
梦想才是孩子自律最大的“内驱力”。
如何培养真正的“自律”?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帮孩子制定容易实现的短期目标与计划。
把伟大的梦想,拆分成非常多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这样就容易尝到成功的甜头,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们看一下,第60届国际数学竞赛金牌获得者邓明扬的假期作息表就会明白。
他把自己的学习、阅读、运动的时间,都安排得非常清楚,并且每周都给自己安排了几个小目标,比如要看几本课外书。
而他之所以能变得如此自律,离不开妈妈的教育。
小时候,妈妈就教他列每日计划表。制定计划时,妈妈只提供建议,不做决定。
妈妈会每天监督他,每完成一项计划,就给他相应的奖励。让他每天都有成就感,不知不觉中就有了很好的时间观念,养成了自律的习惯。
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如此。
每天,只要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不管是考试进步了几分,还是读完了一篇文章,大脑都会发出赞赏的信号。
父母再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会让孩子更加自信,认可自我价值,也会让孩子的自律性更强。
【美可玩故事】,用梦想点亮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