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第39期
《镜花缘》
作者:李汝珍
图片:源于网络
推荐理由
《镜花缘》一书取意于“镜花水月”一词。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所作的长篇小说。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
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镜花缘》全书共一百回,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海外游历”,第二部分为“花神聚会”。
第一部分“海外游历”的主人公为唐敖。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唐朝。武则天登基,一日,天降大雪,武则天诏令百花齐放,为其助兴。众花神无奈遵命,依令开放,也因此违反了天条,被贬到人间。
唐敖本是当朝探花,但仕途不顺,于是随着妻兄林之洋,好友多九公一起出海航行。一路上,他们游历了黑齿国、白民国、君子国、两面国、犬封国等几十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解救了流落海外的十二位花神转世的女子,最终得道成仙。
第二部分则围绕唐敖的女儿唐小山展开。唐小山本是百花仙子,转世成为唐敖的女儿。她思念父亲,出海寻父。
在父亲的授意下,唐小山改名“唐闺臣”,赴京参加女科考试,遇到了众花神转世而生的才女。众女子相聚“红文宴”,各展其才,尽欢而散。
《镜花缘》中写了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等这些国家,或是以人们形体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特有的才学技能,或是以地方风土的特点,或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迹文物,从各方面表现出作者极力扩张古人的幻想,要向中国之外发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们的愿望。
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
通过对于《镜花缘》中几十个国家的叙述,包括了正面的议论和侧面的讽刺,不难看出,它所主张的和反对的,主要是:
第一,它主张男女平等。
它要求女子也应自幼读书,和男子同样参加考试。它反对男子对女子的压迫,尤其是对于缠足、穿耳这些摧残人类肢体的行为,表示愤怒的抗议、
第二,它反对某一些迷信制度。
如因为选择风水而置父母之柩多年不能入土,将子女送入空门,让三姑六婆出入家宅,以及风鉴卜筮,讲属相,算命合婚等等。
第三,对文化方面,它反对八股文,瞧不起科举中人,同情终身潦倒的秀才。
它主张人人要读书明理,博古通今。它希望有“或以通经,或以明史,或以词赋,或以诗文,或以策论,或以书启,或以乐律,或以音韵,或以刑法,或以历算,或以书画,或以医卜”这样的分科考试。作者以君子国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的"礼乐之邦"。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这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
第四,对生活方面,它主张朴素节约,反对铺张。
反对日常饮食考究,弄得好吃懒做。反对盛宴待客。反对子女初生时的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的张筵设戏。反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以及居家用度”的“失之过侈”。
第五,对社会风气方面,它要求真诚,反对假道学、伪君子。
它赞美好让不争,谦恭有礼,遇善争先。它反对嫌贫爱富。它主张与人为善,允许人“改过自新”。它反对争讼。它要求把生死看得透彻,把名利心看淡。它极力嘲笑那些“明明晓得腹中一无所有,他偏装作充足样子”的没有学识的人。
第六,它反对过分严重的剥削行为。
例如无肠国的富户那样把在腹中通过的食物,“好好收存,以备仆婢下顿之用”,而且还舍不得让仆婢尽量饱餐,要他们“三次四次”地“吃而再吃”。
《镜花缘》被鲁迅评为“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细细读来,确有此感。读下来,我们会发现李汝珍是一位“奇”才。
这位“奇”才有才又有趣。
镜中花,水中月,可望不可即,一切心念只能存于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