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早就来到住在村里的公婆家。今年回来过年比较晚,因为女儿假期一直在补习英语、物理、化学、数学四门课程,2月1日才停课。走进那熟悉的、矮矮的土房,总是那么倍感亲切。因为自己也曾在这里居住过两年有余,虽然外表简陋,但屋内甚是温暖,所以说看待事物不能以貌取人,要重视其内涵。公婆身体健朗,是我们做儿女的福分。几乎每年春节我们都会来到这里,合家团聚。我放下背包,立刻投入到团圆饭的准备中,对照早已列好菜谱,开始煎炒烹炸。忙碌了一上午,下午终于得空,马上翻开《中国班主任研究》,继续我的阅读。
阅读中
这篇文章共有四位作者:教育学博士李牧川、硕士研究生张琼、小学校长张基广、咨询师郑旭兰,他们共同完成这篇专业又感性的文章。生动故事的叙述夹杂着理论的分析,总能无意间引起我的回忆,感叹文章中段文兰老师的伟大,感叹作者们做此项研究的价值,感叹自己作为班主任的幸福。
一、文章题目的理解
这篇文章题目很长,《班主任:以“爱”滋养学生终身发展与存在可能的生命牧者――基于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1958届L班毕业生的回溯研究》。我初步理解为:这是关于班主任的研究,是关于班主任爱学生的研究,这种爱滋养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存在可能,是以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1958届L班毕业生的回忆为例进行研究。理解的同时,题目中的“生命牧者”、“回溯研究”两个陌生词成为了我的阻碍,于是借助“度娘”展开搜索。
牧者:是基督教中的称呼,因为上帝爱他的子民,所以形象地称他的子民为羔羊,那用生命之灵粮喂养群羊的自然被称之为牧者。现在牧者其实意思并没有变化,也就是牧养人,狭义是指牧师,广义指传道人。
回溯研究:回溯研究指事情发生过后以回溯方式,系统的实证方法来探究变项,找出可能的关系效应的一种研究法。回溯性推理的研究被当做从结果到原因的推理。是把事物放在过去时间点上进行研究、分析,以其得到新的研究成果!
结合百度搜索结果,通过阅读文章的摘要再次理解题目为:作者通过对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1958届L班毕业生的回溯研究,发现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之爱”终身滋养着学生的生命世界与存在可能。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生命牧者,参与学生的生命历程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为什么做这样的研究
一群年过60岁的老人在清明节这一天从世界各地聚到一起看望他们已故的小学班主任――段文兰老师。想象当时的情景,定是感人肺腑,作者不禁要问:什么样的班主任能如此深入地走进学子们的心里?我们理想中的好班主任是什么样的?一位好班主任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到底有着怎样的终生影响?我也想问:这位班主任与他的学生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怎样做才能成为这样让学生多年后仍记忆在心的班主任?一位好班主任的标准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值得所有教育者去研究,去探索。作者把这些问题归属于基础教育“基础性”的研究范畴。但经过相关大量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发现关于班主任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绝大部分是“应然”角度的研究,缺乏足够和有深度的“实然”研究。(应然是指在可能的条件下事物应该达到的状态,或者说基于事物自身的性质和规律所应达到的状态。实然就是事物存在的实际状况。)
第二,话语权单一,很多研究还只停留在教育“教”的角度,没能深入学生“学”的层面。
第三,短时段的当下研究居多,缺乏中长时段的回溯研究,因此也无法更真切地获得基础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影响。
第四,研究主题上关注显性的、公共层面的多,关注隐性的、深具个人意义的比较少。
第五,对于抽象个体的研究多,对丰富多样真实职业、真实生活状态的个体的研究较少。
第六,研究结论的形成与展现是以演绎模式为主,缺乏互动生成的归纳模式。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让人们对基础教育生活和班主任作用与影响有新的理解,为了让我们这些班主任更加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为了让学生的生命历程更加绚丽多彩,为了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终身影响,才有此研究。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作者遵循“客观而可信的班主任记忆与影响还原”的原则。首先研究对象的选择,要求科学、全面、真实。9位毕业生有着不同的职业、家庭背景、学业成绩,并且定期组织聚会看望当年的班主任,保留着相关的资料与物品,自愿接受访谈。其次访谈的过程尽力全面还原事实的真相,采用专业录音笔进行录音,保留原始数据。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编码与分析,采用类属分析法,即在资料中寻找反复出现的词语以及一些概念。最后进行观点提炼和理论剖析,生成本文。
四、文章的主体:班主任的“教育之爱”
作者例举了段老师的八种“教育之爱”,只要通过对9位受访毕业生的回忆访谈,阐述班主任以“爱”滋养学生的人格、心灵、情怀、习惯,为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我一边阅读一边回忆自己的教育故事,深深感动于段老师“教育之爱”的同时,反思体悟自己的教育行为,如何改进才能成为好老师?
(ー)“她是个伟大的母亲”――教师“母亲般的教育之爱”终身滋养着学生的健全人格与心灵世界
在学生的心里、眼里,段老师把他们当做儿女一样对待,那么在段老师的心里也是如此,所有学生都是她的孩子。教育是互动,只有双方都能真切体会到彼此的爱,那才是真的母亲般的教育之爱。回顾自己的学生曾在不经意间喊自己“奶奶”、“妈妈”“爸爸”,这些人都是孩子们最亲近的人,能得到他们如此的称呼,我也是幸福的。但自己对孩子们的生活关注太少,总是过多地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要想成为所有孩子的母亲,就要给孩子全面的关爱、真诚的爱,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也去关心他人,关爱世界。
(二)“段老师最喜欢我”――教师“公正的教育之爱”终身影响着学生的自信人格与感恩情怀
真心佩服段老师,她会让每一个孩子觉得“老师最喜欢我”,她做到了“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成绩优劣,表现好坏,家庭条件如何,她都能一视同仁,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最高尚、最纯洁、最本真的。反观自己曾因为某某学习成绩不理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责批评,曾因为某某上课表现不好,不给奖励,曾因为某某学习成绩优异,没有完成作业也不指责就不了了之。通过阅读,深深体会这些行为对学生的伤害是巨大的,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怀着一个公正、民主、平等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三)“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不求回报”――教师“不条件的教育之爱”终身葆养着学生的纯真人格与安全感
“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段老师无条件、不求回报的爱影响着学生纯真人格与安全感,这才是真的爱学生。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实况,还有多少人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又有多少教师还怀有最初的教育情怀?段老师的事例打动着真正投入教育事业的教师们,他们在对比中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我想成为好老师,所以从阅读中不断地反思自己,改变自己。回想为了促进学生的读书活动,我为孩子无偿购买图书,一年每个孩子大约3到5本,并且每天陪孩子阅读,这样的做法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我的努力能让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四)“没有分数的‘表扬’”――教师“宽容的教育之爱”终身呵护着学生的自尊人格
阅读段老师对学生抄袭作文的处理方法,那份“宽容”呵护了学生幼小的心灵。“每个孩子都是一轮月亮,有着自己的阴晴圆缺”作为教师要保护每个孩子的自尊心。这样我不禁想起自己曾经处理的偷钢笔事件:
上课铃声响起,我走进教室。“老师,上课时,我把钢笔放在笔袋里,下课就不见了,那是我今天刚买的钢笔。”小徐同学焦急难过地说着。“老师,我看到A同学手里有一支和小徐一样的钢笔。”另一个孩子把自己的发现如实表述着。再看一看A同学,“那是我自己买的。”他理直气壮地说着。看到这种情况,我一时也无法断定这其中隐藏的真实。我压制住自己内心的气愤和失望,缓缓地说:“我知道拿走小徐钢笔的同学,在看到他这样着急难过的时候,心里一定不忍心,因为我们四年一班的孩子都是那么的善良。如果你刚刚借用了他的钢笔,忘记还给他了;或者钢笔掉在地上你帮他捡起来,没有来得及还。不管是什么原因,老师希望你能够帮助小徐找到他的钢笔。”
一节课就这样的过去了,我不知道每个孩子心理会怎样,对于没有拿钢笔的孩子来说,也许不所谓,能安心地听课。而对于那个拿钢笔的孩子来说,他的心思和目光能集中在课堂上吗?我不知道我这样的处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但我希望事情能向我期望的那样发展。但事与愿违,到了中午放学时,还是没有人主动归还钢笔。这时我的心里越发气愤,心想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如果让我查到是谁,一定严厉地批评他。想到这,我把小徐同学留下,想调查一下,钢笔究竟是怎样丢失的,还没等我说什么,小徐同学马上说:“老师,我怀疑是A同学拿的,因为他以前是没有这样的钢笔,我问过他的同桌了。”听了他的话,我心里有些不确定,因为A同学家庭条件不错,和爷爷奶奶一起住,想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平时在班级里,胆子很小,年龄也是最小的,怎么会是他呢?
中午休息时,A同学来得比较早,我把他一个人留在教室里,想和他好好谈一谈。这时,他看我的眼神总是躲躲闪闪。我看到他课桌上的钢笔,大概有五六支,都非常的精致。我拿起和小徐同学一样的钢笔,放柔自己的语调问:“这支钢笔这样精致,你在哪里买的?”他的回答不再像先前那样理直气壮,总是断断续续。“我在……在供销社……供销社买的。”“我知道你一直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在班级里同学们有困难了,你总是能伸出援助之手,当别人没有笔用时,你毫不犹豫的借给他们。老师也相信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能跟老师说一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吗?”他低着头,思索了很久,小声说:“老师我也有一支和小徐一样的钢笔,前几天,被我弄坏了,我让奶奶给我买,她不同意。所以我……就拿了小徐的钢笔。老师,我知道错了,你千万别告诉我爸呀。”听了A同学的话, 我知道这是他一时的贪心。试想有谁小的时候没有犯过错呢?换位思考一下,他们还是十岁的孩子。于是我的气也消了,并嘱咐他把钢笔偷偷地还回去,让这件事成为我们的秘密。
我现在很难知道,这件事会对他以后有怎样的影响,但我会一直关注他。我相信呵护孩子们的心灵,为灵魂注入香味,这应该是老师最本质的追求。
“如果在每个教育行为发生之前,教师都能理智地思考并选择,这样的教育影响有可能给学生带去长久的幸福。”
(五)“我们也喜欢读书、看报、学习”――教师“基于教学艺术的教育之爱”终身影响、塑造学生的学习型人格
段老师在她学生的心里是一位有着高超教学艺术的语文教师。她带着学生结合实际创设情景,进行课堂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年以后她的学生仍清晰记得她教过的《长江大桥》这首诗。“段老师用高尚的人格、谦虚的心态、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断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熏陶着学生终身学习的素养,使得他们毕生后仍在践行着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艺术对学生影响极大,学生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爱上学习。老师喜欢读书,学生也会喜欢读书,所以每一天我都会读一读,写一写,一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二是为了给孩子们做榜样。
(六)“我一辈子都记得勤剪指甲并把剪下的指甲留起来"――小学班主任“细节的教育之爱"终身影响着学生的生活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段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卫生,她帮助学生剪指甲,还把指甲收集起来卖钱。这样勤俭节约小事,让学生一直记在心间,受益终生。段老师的教育艺术就是善于利用细节去感染、教育、管理学生,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回溯自己从教十八年来,帮助学生系鞋带、穿衣服、剪头发,孩子生病,亲自买水果探望、孩子失去亲人,抱在怀里安慰。但在孩子生活习惯方面、文明礼仪的教育方面缺乏细致的观察与指导,今后要多加重视。
(七)“老师的道歉让我一生难忘”――小学班主任“平等的教育之爱”"终身影响着学生的诚信人格、主体人格
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高高在上、说一不二、没有任何错误。但段老师却向学生道歉追求实事求是、问心无愧, 当学生犯错误时,她公开批评,没有体罚、歧视。适当的批评,适时的表扬都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调控和行为控制能力。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学会奖惩的艺术,与孩子平等相处,用自己的诚信人格影响感染学生,做到真正关注学生。
(八)“业务上很敬业,做人方面不附势”――小学班主任“敬业自重的教育之爱”终身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位优秀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在为人处事方面坚守原则,这些珍贵品质会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有时候这种‘无声的教育’比‘有声的教育’更有效果。”要想成为优秀的班主任,一定要热爱教育、喜欢孩子,一定要有终身学习意识,一定要学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和学生共同进步成长。
阅读后
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我的阅读还在继续,新的一年已将开启,我还需更加努力,寻求新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能改变更多,发展更好!向优秀班主任致敬,向优秀班主任学习,向优秀班主任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