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请君入瓮
【拼音】
qǐng jūn rù wèng
【释义】
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解释:周兴说:“这很容易!取个大坛子(缸),用炭火在四周烧烤它,让犯人进到坛子里面,有什么不招的!”俊臣就找了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办法用火围起来烧,于是起来对周兴说:“有告密书信状告你,请您进到这个坛子里面!”周兴害怕地磕头认罪。
【近义词】
以牙还牙 诱敌深入
【反义词】
与人为善
【造句举例】
兼语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手法,常用于口语书面语。
【成语故事】
唐朝武则天为女皇帝时,任用来俊臣等一批酷吏,专办谋反案件。来俊臣等酷吏造了许多刑具,使犯人忍受不住酷刑,只得招认。有时来俊臣使用”饿刑”,一连几天不给犯人吃一点东西。犯人饿得发慌,把衣服、棉絮扯碎了咽下去,但到最后,还是不得不招供。
来俊臣还叫人做了十种重枷,名称就十分吓人,如“喘不得”、“失魂胆”等等;审讯时,将十种重枷摆在犯人面前,犯人见了魂飞魄散,往往还未动刑就屈招了。来俊臣搞刑讯逼供得到武则天的重赏,有些官吏见了眼红,也就竞相效法,出现了一大批如丘神勧、周兴这样的酷吏和告密者,以致许多大臣上朝时都与家中人告另说:“不知道此一去还能不能再见面。”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武则天发现丘神勋企图谋反,下令将他处死。后来有人举报说说周兴和丘神勋通共谋造反,武则天就叫来俊臣去审问周兴。来俊臣先没有抓捕周兴,而是叫人请周兴来吃酒,周兴不知是圈套,欣然赴席。酒吃到一半,来俊臣何周兴:“我这里有些犯人,用尽了刑,还不招认,不知周兄有什么办法?”
周兴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很容易!只需取一只大瓮,四面烧起炭火,叫犯人站立瓮中,还有什么不招认的?”来俊臣听了,便吩咐手下人抬来一只大瓮,四面烧起了炭火。周兴自己曾用这办法多次逼供犯人,知道没人熬得住这个的痛苦。
周兴酒兴正浓,来俊臣却站起来对他说:“皇上有令,叫我审讯周兄谋反的事,请兄入瓮吧!”听了这话,周兴大吃一惊,扑通跪倒在地,连忙磕头认罪。
周兴认了罪,武则天念他过去帮自己逼供犯人有功,没有下令处死,只判了流放罪;在流放途中,周兴被仇人刺杀。
来俊臣害死人命无数,弄得天怒人怨,后来他竟搞到武则天亲族头上,终于被武则天处决。死后,仇家争着割他的肉,掏他的心,顷刻间把他踏成了肉泥。
【造句举例】
警察叔叔巧妙的运用了请君入瓮之计,将这伙盗窃犯罪团伙一网打尽,还社区一片安宁。
那些恶贯满盈的赌徒设下牌局让他先羸钱,再慢慢的让他吐出来,用请君入瓮的方法让他债台高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