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大学之后,关于学习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好大学的这些课程有什么用,以后工作就再也用不上了。这句话听起来像是真理,好像就是现实,哪怕心里有一种这是谬论的感觉,却也无法反驳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总算是想出了一个不算答案的答案,我们在大学为什么要学习的原因:我们学习的是如何学习的能力。大学的课程这么多,时间这么紧,在这种情况下,要达到最低合格的标准难度不算小(学霸请绕道)。可是60分是一个最低的界限,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习得这个能力:在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一门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的能力。因为以后去社会上,我们不知道自己会面临着怎么样的新鲜玩意儿,我们需要尽快去接受去适应,甚至学会使用。如果上面说的那个能力我们缺失的话,我们会被很快淘汰掉。
这个解释看起来有一些道理,我在和一部分人交流的时候也得到了认可。但是,我心里知道,这只是一个解释,为了反驳学习无用论的一个小小的理由罢了。如果只是这样解释,那只是在找学习的用处,但是我想知道学习的意义。所以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学习所学的内容,找到了一个暂时能说服自己的观点。
学习学的是什么。对,学的是知识。那继续就这个问题问一下呢,什么叫做知识?
前几年有一个很火的观点,叫做碎片化知识。利用零碎的时间间断性的学习一些零碎的知识。在现在信息爆炸增长的时代,整块时间得不到保证,于是这个方法开始被神化,一切的学习方法和意义都可以用碎片化来解决。我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各种网上的各种零碎信息,去刷微博,豆瓣,知乎。从上面很多牛逼的人那里接收各种小段信息,看起来学了很多的知识,于是得到了满足,开始把大量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这上面,开始变成别人眼中的百科全书,什么都懂一点,什么话题都能谈一谈。按照这样发展下去,最终变成一个有趣的人。看起来也不错。
只不过,我们到底学了什么?网上大牛们阐述的观点,不过是他们所学的知识,经过推导之后得出来的结论。我们看了之后,只是接受到了这条信息,并且记住了。这可以说是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吗?我觉得只能算是我们看到的一条信息吧,就跟看到了一条花边新闻一样,我不能把今天看到的白百何出轨的头条当作我今天学习的知识,那只能算是我了解到的一条娱乐新闻而已。因为我不能把把这些零碎的信息成系统的连接起来,完善成一个体制。当我和别人讲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只能把这些信息呈现出来。当别人问个一二三时,我无法和别人解释个八九点。碎片化不能叫做知识,只能叫做信息。我们对这些信息加工,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提取出来,去掉那些无益的信息,整理成体系,就是知识了。
知识,一定是成体系的,而且这个体系一定得是自己建立起来的。书本也好,网上各种言论也好,老师讲的课程也好,都是他人成体系的知识,当他们把他们的知识展示出来之后,我们去接收,就变成了信息。这个信息的价值很高,因有用的信息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是信息只能作为参考资料,知识的体系要自己去慢慢探索建立。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直接就用,就迷失了自己。你的想法和观点,都不过是别人的一个复制而已。
包括我写的这个东西,这只不过是我个人经过漫长探索所形成的观点,现在尽力的把它写出来。可你不是我,你如果觉得对了,全部信了,并且今后按照这个观点去过生活,我并不会觉得很开心。我希望的是你看了这篇文章之后能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重要的是能去发现那些自己觉得不对的东西。然后自己去思考,去反驳。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学习。我给不出一个标准的答案,我暂时还不能够去慢慢论证。我只能给一个大致法模糊的看法:学习知识是让我们学会思考,去能以自己的眼睛看待世界,而不是总是从别人口中描述的语言,去了解世界的样子;并且能在任何困境中,自己可以看得到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