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归来再读书!
好久之前听到一位大咖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感觉。
以为无非是造造势,引发噱头的话。
今天才能懂得这句话的涵义。
听了得到上的《高绩效教练》解读,感觉怪怪地,解读的人可能不是一位专业的教练,感觉有点“浅”。
记得我刚学教练的时候读过《高绩效教练》,所有的印象都留在GROW模型上了。书里的其他内容,都有点像鸡汤式的说教,都被我忽略了。
带着好奇,我重新翻开了《高绩效教练》这本书。
震撼!是我的第一感觉!
我才是买椟还珠的商人!以前我只关注了我想关注的(或者说是我理解的)教练步骤,并以为自己得到了最重要的东西,而忽略了这本伟大的著作其他内容!
同时,这里又存在一个悖论。如果我没有大量的教练案例积累,我也没办法理解书里的其他内容。
不管如何,一切刚刚好。
先来说说,让我震撼的那句话。
卓越教练的本质是培养觉察力和责任感。
我猜我以前直接忽略这句话的原因,是认为太虚了。
很多高大上的领导力课程都会强调这些话,最后沦为泛泛而谈,甚至美其名曰要靠“悟”!
然而现在,我能深刻地感受到这句话的意义,特别是关于觉察力。
书里给觉察力做了定义:
觉察力就是知道你周围发生了什么。
自我觉察力就是只得到你正在经历什么。
是的,我在教练过程中,发现两个觉察很重要。
一是教练对自我的觉察。
这样才能保持中立,不掉入事件,以尊重好奇的姿态,帮助客户找到答案。
二是客户的自我觉察。
这样客户才能发现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才能看到心里对未来的憧憬,才能有有创造性的可能。
而实际上,我和我的学员、客户,都在经历一场觉察力的提升之旅。
情绪涌现,要觉察;
行为模式,要觉察;
价值观导向,要觉察;
限制性信念,要觉察;
人与人的关系,要觉察;
内在的需求,更加要觉察;
……
在觉察中,我们才能触摸自由。
既然知道,为何震撼?
我震撼的是,我将觉察力归于“术”,而作者约翰爵士将其归于“因”。
这里不得不讲汇才体系的“因”“道”“术”。
因——本质或动机;
道——规律或态度;
术——方法。
我认为觉察力是一种方法论,通过掌握方法论来教练,事半功倍。
而约翰爵士认为是本质。
有差距,有意思。
我想起了王阳明。
王阳明年少时学理学,用格物致知的方式悟竹子,期待能从自然事物中悟出圣人之道来。
直至龙场悟道,才大呼错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简单理解,就是一切我所需要的,本来我自己就有,不需要去外界求。
约翰爵士说,卓越教练的本质是培养觉察力和责任感。
我的感受就是,卓越的教练,就是活出了觉察力和责任感,无需再借助什么教练流程,教练工具,方法论之类的东西了。
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制定行动计划,7月1日的拆书活动拆解《高绩效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