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史46
今日启发:
Elton:
第三章 大化革新与古代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 口头文学与神话的流传
风土神话
主要记录在《风土记》中,是以地方素材为中心而传承下来的,其中出云种话和播磨神话最具代表性。比如,《出云风土记》是以出云国为舞台的地方神为主,尤以诸神造天下隐退和黄泉国等的叙述更具朴素的地方性格。它是从速须佐之男神下到出云国开始展开一系列以地名起源和经营国土为中心的故事。
《风土记》记录了男女爱情的神话,此前的原始神话,就已有香具男山神爱上亩火女山神,耳犁男山神起而相争的故事,这个三山相争的神话故事,口头传诵,后来记入《播磨风土记》中。这个神话故事还通过口头传承,形成古代原始歌谣:“香具耳犁爱亩火,相争神代已形成。古来相传既如斯,现世此事更难平。”《万叶集》中这首原初歌谣出现“神代”与现世“人代”的联系与区别,神代的诸神成为皇室的先祖——皇祖神之御代,随之产生历史传说故事,记载神武天皇至推古天皇三十三代皇室的史绩和英雄史诗,并将他们神格化。与神话故事有区别的是,此后的传说主要以历史上的事件为参照而形成国史传说和英雄传说——当然,其中也有不少史实依据不足的人物——尤其是神武天皇“建国”和东征、日本武尊获得神剑的加护平定了筑紫和东国的贼寇、神功皇后征战新罗的英雄事迹等,是最具典型意义和最具历史传说性格的。日本古代神话传说,明显地落下了原始神道的祭祀和教义的投影,深深扎根在古代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概念之中。
图片
日本叙事文学的起源
上古大和民族的本土原始神道文化精神滋润着这一时期的口头文学,而口头文学又凝练和提升了大和民族的本土精神,促成《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等神话传说和部分歌谣在编纂态度上的某些自觉性。《古事记》就提出“到能烦野之时,思国以歌曰”,“思国”便是出于淳朴的村落共同体和原初国家的目的意识,但仍不具完全的自觉性。它们以神话形式表达“神代”以来神的地位,历史传说创作部分则受儒教影响,宣扬“圣帝”,重点述说以天皇为中心的统治权威,以及天皇的正统性,略含道德性的意味。但是,更多的是受原始神道精神的支配,认为世上万事必须遵从神意,护神护国,成为日本古代文学意识萌芽期所表现的皇祖神意识和原初国家意识的原点。可以说,日本古典文献对神话和传说的归纳、取舍和建构都贯穿了这种目的意识。日本的神话、传说本来是部族制社会的口头传诵,显露了先人的生活感情和想象力。后来建立律令制社会,为适应大和朝廷的政治需要,根据其目的意识来决定叙述故事的框架,经过修改、润色和整理才形成文字,纳入体系结构,作为大和朝廷承传的神话传说而载入《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等古典文献中,成为上古日本叙事性的最初表现,从而具有散文的要素,开始了日本叙事文学的时代。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