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qtfm.cn/share/vchannels/295070/programs/28103549?platform=wx_friend
听播客节目已经成为我工作之余一个重要的娱乐项目,不管是带娃、锻炼、睡觉,一些零散的时间我都会打开一些音频播客软件听。这样不仅可以让眼睛休息,不耽误干别的事情,也可以更多的认识世界新的东西,不让自己困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
最近听了很多很有感触的播客,不过听到方萌专家谈到关于中美人才流动的科研情况的时候让我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感,可能是思考到自己大学时候的错误选择以及以后自己孩子如何选择的压力。
简单说一下播客主要内容吧,专家讲述从清朝开始中美人才交流到现在,我们一直处在人才输出的弱势地位,国家10%高智商人群在完成普世教育后到美西国家创造价值。相当于是我们种树,而美西摘桃。但这只能怪我们自己:1.我们的教育普适性大于精英性,在我们的教育框架下很难培养高端人才。2.我们的教育偏向工程师型而不是理论学者型,复制很简单但是却很难开拓创造新的引领发展的革命性的科学。3.我们多年来形成的崇洋媚外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扭转,虽然目前我们很明显看到留学的迷信已经褪去,留学镀金没有实在的能力也没有竞争性,但这样的想法仍然存在。
现在中美人才交流进入了一个关键转折阶段:1.美国高端人才中华人比例越发的高。2.世界在高端人才对华人开始限制并打压。3.我们的大学以上教育虽然与美西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已经不是遥不可及。4.我们的华人回国的比例和回馈国家的科研成果越来越多。5.中国偏学者型的培养模式产生的高端教育人才正是美国缺少的,而美国尖端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正是我们中国缺少的,两边人才形成一种互补,相爱相杀的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高智商高端人才获得最合适的科研环境变得越发困难,以前我们中国人1%顶尖的科研人才留在美西国家,以后可能这个比例会更高,不是因为人越来越多,而是因为能去美西国家留学的人越来越少了。
讲了这么多播客的内容,我想讲讲自己的情况,我在上大学时是全县排名第3的成绩,虽然有运气成分,但在县里我应该勉强算是那10%头部的高智商中国人吧。上大学后我一下就变了,18岁以前努力学习是为了上好的大学,但上了好的大学一下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只想着躺平和早点毕业进入到流光溢彩的社会。这个重大的错误抉择让我失去了继续向上的机会,当我毕业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是真正喜欢学习和研究,而社会更多的是毫无人情味的现实悲催。我一直后悔自己失去了多大的机遇,失去了成为1%中国人的机会。
反思一下主要有几个原因:1.我从来就没有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我一直把学习当成一种工具,一种证明自己能力,获得更多利益,争取别人同意的工具。当没有这样的需求或者没有能通过学习解决的目的的时候,学习这个工具就被放弃了。2.没有了解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在我看来,社会的一般规律就是人情世故而不是学习能力,那学习就不应该是我人生的主题,但我进入社会发现我是真的很讨厌人情世故,因为人情世故永远讨论的是一个圈子的事,没有新意,没有趣味,没有真实。3.没有明白自己的价值应该如何产生。之前一直觉得只要有找对了风口即便是猪也可以飞,找对了行业,可以弥补所有的短板。但这是以前宣传的骗局,价值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坚持和创造,追赶别人永远也得不到第一桶金。好比关注的人很多的行业,但全国你排100以后,也没有人理;关注的人不多的行业,全国你排前10,也会有很多人关注。
这样的反思让我对孩子的将来也产生了一种畏惧:1.畏惧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这么卷的教育环境,不得不世俗的加入更多的培训班,这么小就把学习变成一种武器,让孩子厌烦、害怕。2.畏惧孩子长大后承担的责任,孩子总是要长大的,以后的孩子面临的抉择更复杂,更艰难,不管是做管理还是做科研都需要更多的自力更生和拼搏,只有在竞争的头部1%才有可能获得没有压力的科研或者管理的环境。3.畏惧更多的元素和发展压力。世界太大,找不到对的方向。越来越多的元素和内容如何去粗取精,如何坚守不懈,真是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