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老师从小教育我们,做人要表里如一,实话实话,要诚实,言行一致。
不知何时,渐渐发现,在工作生活中,这压根行不通,慢慢明白了老实人易吃亏。
然而,吃亏是福,又是许多人用来自我安慰或者劝慰别人。如果吃亏真的是福,谁又愿意吃亏呢?
吃亏好不好,要用付出的代价与获益来一起衡量。不能简单定论。
今天,咱们讨论的不是吃亏,而是怎样对待践行实诚。
先看两个三国的故事。
曹操算是三国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此人起家时,左右逢源,很是混得开。
当朝上下对董卓恨之入骨,敢怒不敢言,而曹操与老董关系相当铁,董巢戒备森严,一个苍蝇飞进来,也要层层安检,而曹操直通老巢,一路绿灯。老董爱听曹操拍他马屁,逗他乐。
却不知,曹操实则惦着他项上头颅。
另一方面,曹操与其它官员关系也不错,大家表面也算是和谐。
一日,司徒大人设宴庆寿,邀请众多官员,唯独没有请曹操,而曹操对这些官员内心恨董卓,表面却恭敬不敢多言,看得是一清二楚,在曹操看来,他们都是怂包。
寿宴当晚,曹操不请自来,厚着脸皮主动登门,也是主动搞好外部关系。
寿宴中,众官员叹惜当前世风日下,董贼当朝,暗无天日,不禁一个个痛哭流涕,曹操看罢,大笑到,
满座老爷们,尽作女儿态
并放言,他可将只身将董贼首级取下挂于城门上。
这些所谓的官员们听罢,大怒,认为曹操太自不量力,牛逼吹上了天,司徒大人毫不留情,命人把曹操赶了出去。
话说曹操在大门外,正要悻悻而归,突然被一家奴叫住,让其中书房等候,司徒大人稍后亲自私宴伺候。
原来,曹操扬言要亲自取董卓首级后,司徒大人为了不被小人告密,掩人耳目,故意佯装大怒,把曹操轰出门外。而真实内心却为曹操的壮举胆识敬佩不已。
各位看官,现在便知,为了更好地保护曹操,司徒大人故意演戏,巧妙地保护了曹操。
再来看另一个故事也是和曹操有关。
话说,曹操刺杀董卓不成,逃离京城,这一逃,原来的家眷老老小小全被抄斩。
曹操只身走到一个小县城,却被官兵抓个正着,押进大牢。
县太爷一看曹操,想起当年进京求官时,本想让曹操帮他一把,不想曹操却劝他,说什么回去吧,好好干好本职,听从组织安排,顺其自然,实在不行,官不当也没啥。这让县太爷很是无助,如今抓曹操个正着,况且曹操首级值黄金万两,于是命人把曹操押进大牢。
谁想,曹操半夜正寻思不通,县太爷进入大牢,但听曹操刺董卓不成,心中却在盘算着揭竿而起,要一统天下,再造日月,如此大计,令县太爷敬佩不已,屈身下跪,表示要舍弃这份铁饭碗,追随之。
县太爷为了掩人耳目,也是在人前表演一番,表示要把曹操押入大牢,实则帮曹操开启大业。
要说演戏还要夸曹操厉害,口才好,会忽悠,军事政工一个人都玩得转转的,团长政委都能干,本身就是一部戏。
至于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恐怕不能用一两个词能概括,而是个多面手,多种面目,真、善、美、稳、准、狠等,绝对是个巨大而又丰富的矛盾体。
可见,生活无不需要演戏,成功失败全靠演技,莫道童叟无欺,达梦圆最是要紧。
不能一味的实诚,全盘托出,让人一眼看穿老底,俗称没心眼,但也不能太过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如何把握呢?
类似善意的慌言,大道不悖,略施小计,为了更大的利益,采取点措施是必要的。
估且谓之情商,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实现终级梦想。
情商,你感觉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