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有24天没出去了,不知道外面现在是啥情况?大小雁塔还在吗?钟楼搬迁了吗?护城河的水干了吗?
上面这句话,是今天看到网上的一个视频里的一句话,初看时觉得好笑,疫情把人整神经了吗?脑子里出现虚幻了吗?感觉世界因为疫情而移位了?才有这样的想法,以为世界就该随着疫情的到来而有所变化?
可是沉下心来细想,一点都不好笑,那是人被封闭久了,自我心理解封的一种心态,也许只有这样他(她)才感觉心理会舒服点,否则他(她)会爆炸或者抑郁了。
人在一些大事件面前,都会有自己释放心怀的办法,只有这样做人才能保持活力和生命的鲜活,能这样自我调节真得很好。
自从封控以来,我每天做饭、干家务、等待做核酸检测、看书、写字,还有就是等核酸检测结果。疫情期间,每天看到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便会安心。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倒也不觉得难熬,反而觉得忙忙碌碌很快就过去了。
可是就在昨天,我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就什么也不想干,包括家里的一切事务。甚至连自己吃饭都不想吃了,觉得不饿,没有想吃的愿望,闷闷的坐着,脑子里一片空白。书也不想看,坐在沙发上,动的力气都没有(主要是不想动。),感觉灵魂出窍了一样虚脱。
一篇写到结尾的文章,提笔两次也不知道怎么把它写完。最糟糕的是,今天早上起来,把它翻出来,想给它结个尾,写了几行字,我居然心里涌出一股莫名的伤心,搅得丧气似地把正写着的页面关了。
自从封控以来,我们扔垃圾都是安排每两天扔一次,我对这个很积极。虽然只能是下楼扔了垃圾回身就上楼(疫情期间,为了减少我们在外走动的距离,原来设的比较远的垃圾投放点被移到了我们单元楼楼口,一下楼就是。),可是这是唯一能站在地上看一眼蓝天的机会。所以只要通知扔垃圾,我都会兴致勃勃地等着,通知到我们楼层,赶紧开心地下楼扔垃圾。可是昨天我连这个兴致都没有了。
有人说不能高质量的社交,那就高质量的独处。这句话初一听起来,是对的,而且透着那么一股独到见解。可是这里面需要一些什么条件呢?我想,大概需要一些能独处的条件和心理。人是群居动物,疫情期间,这样长时间的将人放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别说高质量的独处了,人可能会发疯。尽管我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还有儿子相陪,可是我已经有点受不了了。
我感觉自己病了!抑郁了!看这情形,大概是有点吧,因为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样过了。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要求人能在封闭的没有灯光没有网络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的环境里待72小时,能做到的人有高额奖金。前来迎战的人很多,可是72小时过去了,只有一个人成功过关。
结果是不是让你没想到,看似很简单,又有高额奖金利诱,为什么通过的人那么少呢?
这里面就要讲到一个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人们普遍怕独处和独处带来的孤独。尤其还是在那样一个环境里让你无所事事,这会让人恐惧,一种从身体到心理的恐惧,而且这种恐惧很难克服。至于那个通过的例子,可能只是一个例外。
那么有人会问,你现在可是在自己家里 ,阳光明媚,空气流通,有电视有网络有电脑有手机,还有儿子陪着你,你怎么也会出现那样不舒服的感觉?
是的,我是在自己家里,可是架不住时间长啊,而且家里只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地方。我想,文章开头那个发视频的人之所以会发出那样的呓语,肯定和我差不多。
疫情从开始到现在这么久了,我相信和我一样烦躁不安而又陷入忧虑的人大有人在,因为大家都憋的太久了。一场疫情,到最后没有完胜,有的只是看似胜利的结果。但是我还是希望疫情赶紧过去,因为我要看蓝天,我要让生活正常开始。
因为发现那个视频,讲了这么多,我的心情好多了,也舒缓了,至少比昨天好多了。
好像讲出来了就好多了!
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向别人讲述是一个缓解的好办法,再不济哪怕像我这样写一写,也是可以的。记得刘主编说过: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坐下来写作吧!嘿嘿,你要不要也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