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班和饿肚子,到底哪个能把人逼疯?

职场里有个经久不息的撕扯——“烂工作和没工作,到底哪个更折磨人?

有人说前者是钝刀子割肉,每天醒着比睡着累;有人说后者是悬着的秤砣,每分每秒都在坠向焦虑。

其实哪有标准答案?不过是每个人的痛处不同,选的时候各有各的难。

一、

社交动态里有个问题被吵翻了:“烂工作和没工作,哪个更痛苦?”

五千多条留言挤在一起,像一群人在互相撕扯又互相取暖。

有人说“吃屎和喝西北风,还是风干净点”,有人怼“站着说话不腰疼,没工资你房贷谁还?”

其实痛苦这东西,跟人比不出输赢。

父母觉得“有班上就不错了”,朋友觉得“辞职了天塌不了”,但凌晨三点躲在厕所哭的是自己,对着招聘软件发呆到天亮的也是自己。

卡夫卡写《变形记》时,一定懂这种滋味。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那天,最先慌的不是长了六条腿,是“我的工作怎么办”。

人就是这么矛盾——被工作折磨成鬼,也怕失去这口“折磨”。

但得想清楚:嘴里的“烂”,到底是真烂透了,还是被“该忍”的规训困住了?

有人嫌“工作重复到想吐”,转头就有人说“就爱这种不用动脑子的安稳”;有人骂“领导画饼画到噎死”,转头就有人说“能跟这种人周旋,也是本事”。

没有标准答案,却有条死线:如果一份工作让人每天睁眼就想装死,看见同事就生理性反胃,半夜惊醒盘算“明天能不能车祸请假”——

这不是烂,是毒。

比毒更怕的是麻木。

总说“骑驴找马”,可驴每天踢几脚,还有力气找马吗?

总说“忍忍就过去了”,可忍到最后,是自己忍成了驴,还是驴把自己吞了?

最熬人的从不是裸辞的,是那些一边骂工作骂到发抖,一边又怕辞职后连骂的地方都没有的人。

他们的痛苦是双重的——被工作磋磨,又被自己的懦弱困住。


二、

别信“不上班饿不死”这种话。

饿死?太轻了。

失业的苦,是钝刀子割肉,一刀刀划在看不见的地方。

有人裸辞那天发朋友圈“自由了”,第三周就悄悄删光了动态。

不是没钱——存款够躺一年。

是早上起来,不知道该拉开窗帘还是继续躺着;逛超市时,看见打折标签都犯嘀咕“自己配吗”;朋友喊聚会,说“今天有事”,其实是怕被问“工作找得怎么样了”。




加缪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自杀”。

对失业的人来说,真正熬人的问题是“今天算活着吗”?

社会这东西,从来带刺。

它给上班的人发“正常人”证书,给不上班的人盖“失败者”印章。

哪怕每天在家看书健身搞副业,亲戚也会说“没正经工作就是晃荡”;哪怕存款七位数,小区大妈也会背后议论“那孩子是不是被开除了”。

更糟的是自己跟自己较劲。

“是不是废了?”

“同龄人都在升职,自己怎么在退步?”

“再找不到工作,是不是就被社会淘汰了?”

这些声音,比房东催租还扎心。

曾有人裸辞后得了焦虑症。

不是怕没钱,是怕“空”。

工作再烂,每天有打卡、有开会、有同事扯闲篇,像根绳子拽着;没了工作,绳子断了,才发现早忘了怎么走路。

所以别轻佻说“失业更自由”。

自由是给有锚的人的。

没锚的自由,是飘在海上的棺材。

但也别把失业当世界末日。

有人被裁员后摆了三个月地摊。

他说“第一次在路边被城管追时,居然笑了——比在公司被领导追着改方案爽多了”。

后来开了家小餐馆,每天累得像狗,眼里却亮着光。

你看,失业的痛不在“没工作”三个字,在能不能扛住“空”,能不能在空里给自己种点什么。

怕的从不是没工作,是把自己活成了“只有工作才能证明的人”。

三、

选烂工作还是选失业?

这问题根本不值当纠结。

该问的是:到底怕什么?

怕穷,就别嫌工作烂;怕憋疯,就别管钱包瘪。

怕别人戳脊梁骨,就继续戴面具上班;怕自己成了行尸走肉,就咬咬牙撕了面具。

王阳明说“心外无物”,以前觉得是扯,后来才懂。

心里怕穷,没工作的痛就是剜心;心里怕憋死,烂工作的痛就是凌迟。

两害相权取其轻,三岁小孩都懂,成年人却总搞反。

有人明明怕穷怕得要死,偏要学别人裸辞,结果每天在焦虑里数硬币;有人明明被工作逼得快崩溃,偏要硬撑,结果把自己熬成了药罐子。

更傻的是问别人“该选哪个”。

父母会说“稳定最重要”,老板会说“年轻人要吃苦”,网友会说“人生要为自己活”——

可没人会替你还房贷,替你吃抗抑郁药,替你在招聘会上被HR上下打量。

选之前,先盘盘手里的牌。

牌好,比如存款够活半年,有副业能造血,父母不用养——选失业,就当给自己放个刑满释放假。

牌烂,比如下个月房租都没着落,家里等着钱救命,没一技之长——选烂工作,就当去服兵役,忍到有资本退伍。

别扯“梦想”“价值”,饿肚子时,梦想是泡影,价值是空谈。

也别扯“还年轻”,年轻不是资本,是耗得起也输得起的底气——前提是真敢输。

曾有个在流水线干了三年的小伙子,最清醒。

他说“这工作烂到每天下班都想砸机器,但现在跳出去,连烂工作都找不到”。

他一边上班,一边偷偷学编程,每天只睡四小时。

去年辞职时老板还骂“不知好歹”,三个月后,他拿着五倍工资回厂里看老同事。

选择从不是非黑即白,是带着枷锁跳舞。

关键是知道枷锁在哪,也知道舞该怎么跳。

四、

谁不想要份好工作?

钱多事少离家近,领导靠谱同事亲——这种工作,投胎十次未必轮得上。

大部分人的人生,就是在“烂”和“更烂”之间选。

但选完别后悔。

选了烂工作,别天天骂骂咧咧,不如想想怎么摸鱼学东西,把它当跳板而非坟墓。

选了失业,别天天自怨自艾,不如想想怎么搞钱,把空窗期变充电期,哪怕每天学道菜也算赢。

最招人烦的是那种人:选了A骂A,选了B骂B,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一份完美。

完美?不存在的。

人生哪有完美?

只有“选了,认了,改得了”。

卡夫卡最后死在了工作岗位上,却留下了《变形记》;

加缪在荒诞里找到反抗的意义,所以说“重要的不是治愈,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那个摆地摊的人,现在餐馆墙上挂着“曾经失业,现在营业”的牌子。

你看,痛苦从不是终点,是起点

是选了烂工作,把它变成垫脚石的起点;

是选了失业,把它变成转折点的起点。

别问哪个更痛。

问自己:

敢不敢选?

敢不敢认?

敢不敢在泥里,给自己种出花来?

记住——

烂工作和没工作,都杀不死人。

能杀死人的,是选了之后,就躺平认怂的窝囊。

痛苦不是选择题,是闯关题。

敢选,就敢赢。

如你有感,点个关注,谢谢你!首发公众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