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读书营-48-记忆自我与体验自我

2017.10.12日 星期四 天气晴

10月12日清晨音频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们100天精华内容领读营的第48个学习日。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小理论,叫做“记忆自我与体验自我”。

一位读者朋友曾说,她一直是一个特别追求上进的人,工作之余还要去参加各种培训班。但她很多时候其实真的很累,很想过得舒服一些,对自己放松一些。她说,人们都说要爱自己,要对自己好,可是到底哪种才是对自己好?

可能有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疑问。对于很多人来说,幸福是个难以把握的概念。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件事。

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它们享受着两种不同的幸福

著名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在他多年对幸福的研究中表示,幸福其实是一个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的概念。Kahneman提出,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分别是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而正是这两个自我决定了我们如何衡量自己的幸福感。

体验自我,是那个亲身经历着我们人生的自己,是每时每刻的直接体验。但由于我们的一生中有太多个瞬间,所以活在当下的体验自我是没有记忆能力的。因此,我们会“好了伤疤忘了疼”,也会贪图眼前的快乐。对于体验自我而言,幸福就是每一个当下的感官体验的满足。

而记忆自我扮演的则是一个负责在事后整合我们的过去的旁观者角色,它是那个思考着我们人生的自己。记忆自我记录生活,挑选片段撰写成故事。这个叙事者不会记得所有细节,但那些沉淀下来的部分就成为了我们对过去、对世界和对自我的认知,也影响着未来的我们。

因此,价值与意义感对记忆自我来说格外重要。它的幸福源自于回首过去时,发现曾经的经历是有意义的。

体验的幸福与记忆的幸福常常冲突

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想要的幸福不仅不同,还经常互相矛盾。对此,Kahneman给出的一个典例是旅行。我们外出游玩时,很多人都会选择时时拍照留念,便于日后重温这段旅程的快乐,而这显然是一个服务记忆自我的动作。

然而,在我们举起手机、相机拍照时,占用的却是体验自我享受当下这个瞬间的时间。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因为沉迷摆拍而错过了食物口感最佳的时刻,因为费尽心思找一个完美角度把眼前的美景留下,而没能全身心沉浸于其中,去认真感受它的美。

诚然,翻开这些照片或影像能够在日后帮我们勾起一段美好回忆,但在那个当下没能被好好享受的、及时的幸福,却也是永远地错过了。

在一项Kahneman参与的研究中,当人们被要求对进行一个活动的过程中的愉悦感进行打分时,“一个人看电视”被列入了最让人在当下感到快乐的事之一。与此同时,“照顾孩子”的愉悦感得分则接近谷底。

对于体验自我而言,与孩子相处很不愉悦——小孩子会哭闹、调皮,不仅需要照顾他们,还得解决他们闯下的大祸小祸。而看电视时体验自我愉悦又轻松,不用想太多事,可以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还不被打扰。这个研究如今再做,“看电视”估计会被替换成“玩手机”。

然而,记忆自我的答案与此相反。如果你问一个人:“你人生中让你最幸福的事是什么?“,不太会有人将“看电视”作为这道题的答案。但相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却很大概率被记忆自我定义为幸福的事。

由此可见,让记忆自我在回想、总结时感到幸福的事,可能恰好是那些在进行过程中给体验自我带来痛苦的事。而造成这种冲突的根本的原因是,两种自我计算幸福的方式是不同的。

记忆自我如何计算幸福?

Kahneman指出,记忆自我在对一段经历作出评价时主要参考的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而中间部分则往往被忽略,这又叫峰终定律。也就是说,记忆的幸福是峰值和结局的平均值。

时长忽视是记忆自我计算幸福的另一个特点。它指的是,如果一段经历过程中的感受没有太大起伏,记忆没有得到更新,那么这段经历是长是短对记忆自我来说其实无关紧要。举个简单例子:与朋友开心地畅聊一小时和开心地畅聊一天,在事后回忆起来时是没有差别的,记忆的幸福程度不受时长的影响(所以莫怕缘分短,只管去享受)

体验自我如何计算幸福?

与记忆自我相反,时长对体验自我的计算来说格外重要。体验自我的幸福感的增加或减少,都随着时间累积变化——十分钟的享受大于五分钟的享受,十分钟的煎熬也苦过五分钟的煎熬。这是由于,体验自我的感受是实时的、真切的,每一刻的快乐或痛楚都无法回避,你只能接受,只能去感受。正如前面说的,体验自我是那个切身经历着我们人生的自我。因此,体验自我对幸福的计算更像是做加减法。

两种自我对人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我们同时拥有着体验和记忆的自我,是因为它们都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记忆自我的功能:

1. 替我们作出人生的决策

我们在做决定时通常会以自己的经历为参考,记忆自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过去编成故事并保存起来,服务未来做决定时的自己。而体验自我由于没有记忆,因此即使它的感受更客观,在我们做决定时也不具有发言权。

除了选择伴侣、职业、购置房产这样的大决定以外,日常的小决定也依赖于记忆自我。在一个关于假期选择的研究中,志愿者们在春假期间被要求每天在日记中记录他们实时的感受,最后还要在假期结束时对其作出一个整体的评价。

研究者发现,人们最后的总体评价并无法代表他们贯穿整个假期的体验和感受。此外,当他们被要求选择“日后有机会的话是否愿意再重复一次这样的假期”时,他们的决定完全取决于最后的评价,也就是他们的记忆自我,而不是整个过程中客观记录下的感受分析。

2. 在回顾一生时,是人们评判自己是否幸福的依据

在我们回顾人生,问自己这一生是否幸福时,评判的依据通常是那些我们回想起的重大事件,是那些事件的“峰值”和“结局”,而不是经历时的感受,更不是平淡日常中的体验。

3. 能够作为自我价值感认知的来源

大多数人认同的都是自己的“记忆自我”,我们口中的“我”,讲的是我们脑中的故事——我们爱过的人,走过的路,追逐过的梦想以及获得过的成就,而不是身体持续感觉到的当下体验。

也正因为“记忆自我”会忘记过程中痛苦与快乐的瞬间,所以它也是那个制定长远的目标与计划的角色。记忆自我为回首过去时觉得充满意义而幸福,并为了追求这种幸福继续制定目标,而在实现过程中的那些艰辛与困苦,都属于那个没有记忆的体验自我。Kahneman在他的书中写道:“我是我记忆的自我,而那个过着我的生活的体验的自我,对我而言就像一个陌生人。”

体验自我的功能:

1. 教我们活在当下

体验自我存在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帮我们活在当下,获得最直接、及时的满足。它既不沉溺过去,也不忧虑未来,它只属于现在。体验自我有能力享受当下的小幸福,这种幸福或许转瞬即逝,但却直接而真实。

两个自我各司其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它们也都有各自的弊端。也就是说,如果你过于听从某一种自我,是会给自己造成一些问题的。

过于强势的记忆自我会带来什么问题?

1. 因为太在乎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价值

被记忆自我主宰的人常常因为不完美的结局将一段经历一锤定音。用心准备了很久的考试却没取得想要的成绩,和曾经要好的朋友绝交时闹得不可开交,愉快假期的最后一天丢了钱包……像这样的事,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中的收获和享受,也不该被全盘否定。

2. 被所谓的意义和价值所绑架,永远活在未来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但过于强大的记忆自我会让人盲目地追求意义,或被他人定义下的意义和价值所裹胁,人在当下,心却一直想着未来。这样的人常常将现在的自己长期置于煎熬之中,当下的体验往往都是痛苦。

他们可能对自己很狠,为了长远的利益持续做一些让自己不舒服的事。甚至,他们可能由于过度在意成就,而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他人的利益或自己与他人的联结来换取。

3. 看不见自己所拥有的幸福

太过强势的记忆自我会让人不懂得珍惜已牢握手中的、日常稳定的幸福。虽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记忆自我却很难在意这种细水长流的幸福,因为它缺乏“峰值”。比如,一个交往多年的人一直对你很好,你习惯了这份好,而对方也不是一个擅于不断制造各种惊喜和浪漫的人。那么,记忆自我就不太能够体会这份幸福的可贵。

被体验自我所主导又会有什么问题?

1. 让我们失去目标,永远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

拖延,懒惰,贪婪……这些都与强大的体验自我密切相关,它常常破坏记忆自我完美的计划。比如,我们的记忆自我可能在新年伊始时定下了很多有意义的目标——要多看书,要学一门新语言,要每天去健身房运动。但在要实施时,贪图及时享乐与安逸的体验自我就会让我们偷懒、懈怠,最终一事无成。

长远来看,过于注重及眼前的舒适和欢愉,会让我们不愿,甚至不敢尝试任何会让自己承受一点痛苦或不适的挑战,永远无法踏出自己的舒适区。渐渐地,“活在当下”,“珍惜眼前”变成了用来暂时性逃避未来的借口。

2. 无意义的享乐让我们身体更差

研究发现,生活得很快乐、但几乎不追求人生的意义的人,和那些“长期身处逆境的人”的基因表达模式非常相似。他们的促炎反应会变得活跃。

也就是说,即便他们并未患病,身体也会先调动自己处于一种“炎性反应状态”,以抵御可能会患病的风险。如此,处于长期炎性状态的身体,罹患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将会更高。

那么,该如何平衡两种自我?

上面说到,两种自我都有各自的作用,没有孰优孰劣,过于听从某一种也会带来不同的问题。因此,为自己争取幸福的正确方式既不是一味地追求意义,也不是完全只顾享乐,而是在两个自我间找到一个好的平衡。

关于对两种自我的偏好,Kahneman曾提出过这样一个测试:想象你即将开始一段旅程,那是个美丽的地方,你知道自己会享受在那里的时光。但旅程回来,你在那里拍下的所有照片、影像都会被立即销毁,同时你还必须吞下一颗让你遗忘这段旅程的药。若是如此,你还会选择去吗?

Kahneman认为,选择“会去”的人更重视体验自我的感受,而选择“不去”的人则更注重于满足记忆自我。

Kahneman并没有为怎样是体验与记忆的平衡状态给出一个标准。这可能是因为,人们事实上是可以清晰感知到自己这两种自我的失衡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太过注重及时的享乐,你可以多给自己一些长期的目标,并试着量化你的幸福感。比如,你可以试着想象,吃蛋糕和瘦下来,哪一项会让你更加幸福,哪一项能给你带来更多、更长久的益处。

如果你觉得自己过度追求所谓的意义,让自己大多数时间的体验都是痛苦煎熬,或是无法尽心地享受当下之乐,那么你可以试着有意识、有计划地给自己一些纯粹的体验时段。首先,你可以列举一些会让你直接感受到快乐的事,它们很有可能是在你看来毫无意义的:瘫倒在床,玩手机,吃甜食,看肥皂剧,和朋友八卦……接着,你可以定期给自己一些时间,来做这些能获得即刻满足,却似乎没什么“意义”的事情。

在计划旅行时也是如此,你可以在一次一周的度假中给自己两天不拍照,不记录,全身心体验这个过程的时间,将“留下这段回忆”的任务留给另外几天的记忆自我。你要知道,有一些时刻,我们也可以任性地只满足体验自我,不去理会叫嚣着“要有意义”的记忆自我。

小问题:你更看重那个自我呢?你觉得你的两个自我平衡的好么?

今日电影推荐:黑客帝国 豆瓣评分8.8





10月12日读书心得

作者介绍:

王安忆,1954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当代作家、文学家。

1972年,考入徐州文工团工作。1976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向前进》。

1981年初与李章结婚。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96年发表个人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4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2013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可以说在王安忆的创作过程中始终呈现出一种倾向,那就是捕捉蕴含丰富的主题意象,用以营造象征化的、隐喻性的叙述空间,更是通过在小说中编织一连串的意象,通过意象叠加和组合的方式来结构和拓展叙述空间,使小说文本的叙述空间更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主题意象在作品中构建起与文本世界相呼应的象征世界,由于象征意义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它不显示精确的语义值,这就使叙述的时空淡化了作品的情节线索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造成一种虚实交错、明暗掩映的模糊风格。

而在王安忆的整个创作中,也存在着作品与作品间、作品风格间、人物之间甚至是表层结构之间的相互对应的形态,实际上这也是圆形思维在作品中的投射和表现方式,蕴含在圆形结构中对立的两极不断斗争又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并以此对立关系为逻辑动力推动一部小说乃至整个创作向前发展。例如,从文本的表层结构上来看,王安忆惯用双层对比结构,即两个或两组不相干、相对独立的故事平行发展或交错套置在一部小说文本中,呈现出多义的、不甚明晰的意旨。

王安忆《发廊情话》

读过王安忆的新作《发廊情话》后,可以说它是王安忆小说“特别的例外”,因为《发廊情话》是一个象征性的故事,现实性很强,不同的是它和爱情有关,和女性主义也有关,意在指陈女性文学的现状和弊端的。

《发廊情话》这部短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在一个苏北人开的发廊里,经常有一些闲客,有一天这其中的一个一时技痒,代发廊的小姐帮客人洗头,由此开始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她在言语之间经常夸耀自己的聪明和气质,说自己也开过发廊,卖过百货、开过餐馆,经历颇为丰富。并且在开发廊的过程中,还经历了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浪漫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既有风流儒雅的戏剧学院的男教师“光头”,也有富于人生阅历的老江湖,最后她爱上了那个曾经蹲过大牢的诈骗犯“老法师”。

她走后,两个发廊的小姐在把她的浪漫情话加以重组还原为现实时,却觉得故事时间与其实际年龄对不上号,“她们热烈讨论起来,讨论她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看上去只像二十多岁,可是,将她经过的事排一排,又不够排的,怎么都要三十朝上。”正在质疑之时,在故事讲述中一言不发静观默察的老板,声气言辞极粗暴地吐出一个字“鸡”,对女主人公妓女的身份给予揭破,一屋的聒噪戛然而止。

这篇小说体现了王安忆对上海市民阶层人物的职业、语言、心态特点以及世风民情的精准把握与表现。

前半部分较为平实,以细致而略显滞缓的语言详细描写苏北人及其发廊的情况,写出平凡生活的凡俗与平淡,正是这种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为浪漫传奇的滋生提供了酵母和温床,

后半部分因这个淮海路的女孩子的出现及其情话讲述,故事的节奏加快,并且叙述的视角聚焦在这位神秘的女孩身上,叙述者的声音也相应过渡到了浪漫情话的讲述者身上,这个女子自我经历讲述的话语和行为构成了故事的主干。

这个自恃姿质与智商,浅薄而又极具虚荣心的女子,把“鸡”的经历吹嘘得如此浪漫和富于传奇色彩,真可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从一张嘴讲得老板都忘了做生意,“承办员听他讲得忘了问案情”的高智商诈骗犯老法师那里,不仅学到了女人怎样走路,也学到了他化腐朽为神奇的神吹海聊的吹嘘之技。她的自传讲述看似无心地随意闲聊,其实是非常工于心计的,简短的自述中汇聚了时下畅销书的多种要素,有女性的创业史,有三角恋的浪漫爱情,有神秘又具个性的人物,有高智商诈骗犯罪。(映射)

沉迷于故事中的小姐和看客们是难辨真伪的,这些都投合了她们平淡生活中对浪漫传奇的向往。前面极写理发店平凡的生活就是为这种向往铺下基础。这种趋逢时尚,迎合听众心理的自传讲述,紧紧地抓住了理发店里几个人,他们被那女子精彩的一生与声情并茂的讲述所吸引,犹如观看电视连续剧时迫不及待地期待下文一样,他们以自己的想像参与着这段浪漫情话的建构,以自己的“阅读期待视野”来补白和丰富她的浪漫情话。

她从自己的创业史开始,选取了自己发廊生涯中两个重要的人物来展开自己的故事,一个是“光头”,代表着潇洒倜傥,风度儒雅,她刻意渲染了自己与光头相遇时的氛围,对于剃光头来说,实际上用剃、用推、用剪都是可以的,但她却故作惊人之语地突出自己超常的直觉,“我就是知道,不能用推刀,也不能用刮刀,那就真的是剃头担子了,而我们是发廊。廊,客人呢,又是那样的,我们必须是新潮的”,新潮成了推翻合理的理由。

她以一种本能地选择,剪光头,俘获了光头的心,但她与他到底有什么关系,她却只字不提,“叙述显然到了关键部位,店里的空气竟有些紧张。……小姐们等着情节继续发展,不料她却话锋一转”,把光头的故事任由听众去猜想与发挥,转而讲起了另一个男人,这虚实相生的叙述技巧可说是妙不可言,悬而不决的叙述紧紧地抓住了听众的心,

对光头的叙述实际上体现了一个混迹于欢场的女子内心深处对浪漫爱情的渴望。如果说光头以浪漫情人的身份出现于她的世界,那么老法师则以世外高人和生活导师的形象进入听众的视野,这个能说会道狡黠过人的老法师,虽说形貌猥琐,但因诈骗蹲过大牢的江湖经历,和经常发表一些貌似合理的高深理论,被女孩子认为高智商和具备现代生存能力的代表,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不光想要和他结婚,还怀上了他的孩子。

她在自传讲述中,先吹嘘老法师的传奇经历,标榜他高人一等的智商和水平,然后照本宣科地兜售“老法师”对人种、对美人、对历史的那些似是而非的滔滔宏论,既是学舌卖弄的做秀,也是拉大旗做虎皮,以高深莫测的理论来糊弄镇住听众。对老法师的欣赏中透出这个女子对金钱的渴望和对犯罪的不以为然,这一点与她“鸡”的身份是非常吻合的。

她的言语之中还透出一种强烈的孤芳自赏的自恋色彩,她最引以为自豪的是自己的出身———“淮海路上的女孩子,走到哪里都看得出来不一样”。除了夸耀朋友多路子广,她还特意突出自己从小时勾花边到无师自通地会剪光头的直观感觉,以显示她的聪明程度超过一般人,并且为了确证她的气质特别好,她还抬出了对现代美人和历史上四大美女都颇有研究的“老法师”来证实:“这就是你比她们聪明的地方。他以前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但意思是指我的气质:到底是淮海路的女孩子。她得意和羞怯地笑了笑……”正是这种特别的自信,再加上伶牙俐齿的超卓口才、见好就收随机应变的能力,使她的情话讲述紧紧地抓住了几个听众的心。

实际上,她叙述中不自觉地流露出的孤芳自赏似的自我标榜,还有左掩右遮的一些蛛丝马迹———那些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切口”、那些不自然的脸红、那些有意的停顿和省略,都表明了她“自传”中杜撰与遮掩的痕迹,但那些生活于凡俗之中而对浪漫生活充满向往之情的小姐们,对浪漫故事主角的羡慕崇拜之情和叙述者“在场”的感受压倒了一切,对她叙述中的不自然的中断与省略丝毫不察,对于女子的神色变化及不自然处也毫不在意,选剪刀还是选推子这些局部细节,对光头与女孩浪漫结局的桃色猜想,老法师那些奇思妙想的惊人之语,占据了她们的思维和想像空间,使她们无暇去推疑整个叙述的破绽。

只是在回过神来时才产生疑问,只是在被理发师一语点破后,才从流连忘返的浪漫传奇中惊醒———浪漫爱情不过是金钱与皮肉交易的遮羞幡,传奇写意的主角不过是自我感觉良好意欲从良的野鸡。这篇小说语言和叙事技巧是极其老到的,其对人物心理的把握完全可以说洞幽烛微,语言与心理描写贴合人物身份,在基本以人物内视角进行的故事讲述和人物对话中,间或又跳出其外以全知全能的视角描写女孩的神色表现,猜测女孩心理,仿佛有一故事的旁观者,虽不言语却在悄悄观察注视着这一幕,把一些隐藏在时间和叙述后的故事谜底,一点点揭去,这可以说是非常巧妙的灰蛇草线的伏笔,为理发师最后对人物身份的揭破悄然蓄势,由此也体现出了王安忆驾驭故事的艺术功力。

《发廊情话》让读者看到了人生百态的一种新变化,旧时代的娼妓热衷于为自己树贞节牌坊,现代的娼妓则热衷于谱写自己最为浪漫的情话传奇。这个自我感觉良好、口才出众、喜欢表现、善于掩饰的淮海路上的女孩,还有她口中富于传奇色彩的智商高人一等的老法师,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以说,王安忆的上海市民众生相画廊中又增添了两个新的形象。《发廊情话》以风尘女子虚实掺夹的情话讲述,对世俗人生的一种人情世态作了生动逼真传神的艺术写照,但它仅只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或者说只是王安忆对上海市民生活众生相的一种随意勾勒吗?答案是否定的。

王安忆在谈到《我爱比尔》时说:“我写了这么多的小说当然是可以将世俗的东西安排得非常好的,但如果你仅仅让我写一部世俗小说我是没有兴趣的”!,这是她的由衷之言。如果对这个市井世俗生活小说仔细加以分析,就会看到:野鸡之所以被演义成凤凰,丑陋的“售肉经验”"之所以变成浪漫的情话,粉饰改写人生、全新演绎历史所仰仗的是什么。是闲聊中女性人物自我描述的话语———话语遮蔽了真相,话语最终又道出了真相。对日常话语功能与作用的认识,对话语篡改历史的声讨以及在话语迷障中出示历史真相的努力,这才是王安忆真正关注的东西。

王安忆对话语叙述、语言伎俩的揭示与洞悉,使这篇小说的象征意味逐渐显露。实际上,这部小说整体构成了一个巧妙的象征隐喻系统,其意义和价值不仅止于尺幅兴波中反映出的世俗人生,也不仅止于精当独到的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而在于借此象征隐喻表达的言外之旨,话外之音,在于写实与象征的结合中所体现出的王安忆认识上的一些东西。它启示我们跳出故事之外,想到许多用语言粉饰、遮掩、隐瞒真相的人物与举动,想到那些从字缝里看出字来的历史真相的出示者。

更重要的是,由日常生活的话语叙事,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话语叙事的另一种形式———文学。文坛不也有与这位淮海路的女孩相似的夸耀卖弄兜售自己隐私的一些女作家吗。文坛不也有一些在不知廉耻地卖了以后再以忏悔名义树贞节牌坊的“妓女文学”吗?

如果说这个女孩为吸引听众采取虚实相生的叙述技巧,文坛不也有许多作家以准自传或所谓心理体验方式大肆进行着真假不分的欲望叙事吗?一些女作家强烈的自恋色彩不是百倍于这个女孩吗?文坛不也有一大批学舌卖弄生搬硬套西方“法师”理论的作家批评家吗?如果说发廊里那个淮海路上的女孩子还会为自己的不自觉带出来的“切口”而脸红,那么文坛的一些女作家为掏取读者口袋里几块硬币而无中生有地攻击作家一大片的炒作伎俩,则连起码的廉耻心都没有。不是有一位女作家为了炒作提高自己知名度,为了其妓女文学的系列作品能够卖得更火,以一副我是妓女我怕谁的气势,在报纸、杂志、网络上对以王安忆为代表的一大批女作家进行连篇累牍的叫骂与喧嚣吗?或许这正是《发廊情话》这篇小说产生的背景。

面对这种无事生非的做秀与挑衅,王安忆的处境是比较尴尬棘手的———对骂回应的话会流于粗俗,人家本就是无事打上门,专来惹是非的,如若直言辩驳,对专意挑起文坛事端的人来说可谓正中下怀。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式的沉默,又会令这种文坛歪风邪气更盛。宽容不意味着没有原则,沉默也不意味着软弱,文学就是文学,文学是骂不出来的,也是炒作不出来的,作家的精力应该在创作上,而不是“功夫在诗外”的炒作上。面对“我想他不过是王安忆们的一只狗”的辱骂和“三说王安忆”之类的攻击!,在做秀炒作的喧嚣声浪尚未绝响之时,王安忆终于以笔为旗,开始了对妓女作家的回击,她选取的方式不是如匕首如投枪的杂文,也不是前些年文坛盛行的“恕我直言”似的直来直去的批评对决,而是以作家的身份和文学的形式来言说文学事端,以她最拿手的小说,以她最熟悉的上海,以她最常描写的淮海路上的女孩子形象,以《发廊情话》这篇小说,借“鸡插花翎扮凤凰”的故事,以话语与历史关系探讨构成的象征隐喻结构,对当前女性文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丑陋现象进行揭示和批判。

这才是王安忆《发廊情话》创作的动机和主旨所在。

《发廊情话》向人们提供了现实生活的一个精彩片断,作品中的“女性自我讲述”完全可能是上海街头真实地发生的一幕,但其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不是来自它对写实的精心追求,它的现实性主要来自它的主旨的批判性。这个貌似写实的野鸡变凤凰的故事,会使人不由自主地由“女性自传讲述”联想到与之极其相似的“女性自传写作”,一批美女作家自恃“气质”、“教养”、“现代”等自我良好感知,竭尽话语表达之能事,把自己的纵欲、淫秽、肮脏的历史在乔装打扮后的自传中抖落出来,华美包装的文本中无疑隐去了很多生活真相,而又虚构搀杂突出了很多假相,有的是“妓”痒难耐地直接卖弄风情,有的是故作羞怯地隐性挑逗,但不管以何种方式出现,她们都会给自己的不甚光彩的经历,涂上类似于浪漫情话性质的忏悔呀人性呀后现代呀之类的光晕,添加许多浪漫瑰丽另类现代的色彩,这些自传与准自传也如“小姐”的浪漫情话吸引了几个闲人一样,吊起了不少读者的胃口,而且文坛的“发廊”里小姐和闲人更多似过江之鲫,个个沉迷、流连其中,也因此使此类作家在数钞票时得以偷着乐,感叹出卖隐私比出卖肉体划算多了。

并且文坛比小说中的发廊还多出了一种角色———“托儿”似的热衷于西方理论的批评家,生吞活剥地从理论出发,从这些“鸡”扮凤凰的女性自传中找自己想要的理论注脚,为这些文本或话语插上了女性主义或后现代之类的漂亮羽毛,再加上出版发行部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商业炒作与包装,“发廊情话”似的文学作品在乔装打扮之后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文坛。

但文坛也有冷静理智的批评家,如沉默的理发店老板的终极言说一样,给这类文学一针见血地下了一个定义“妓女文学”,对其给予无情的嘲弄和批判。《发廊情话》这篇小说形象地说明一个简单却又是一些人始终没有明了的道理:无论是文坛还是现实生活,指鹿为马的朝代已经过去,鸡与凤凰人们是能分得清的,虽然有时会为她美丽的伪装所蒙蔽,但生活中从来不乏冷静清醒的智者,会以自己的呵斥使“鸡”们现出原形,帮助人们增强自己的识别能力。发廊老板的一声断喝,无疑会使再度出现的浪漫情话的编织者,遭遇鄙夷不屑的白眼,而王安忆的这种文学戏谑,在一定程度上也肯定会对这类“女性自传写作”的作家作品,构成反讽式消解。王安忆以笔为旗,对非文学的挑衅反戈一击,用文学的照妖镜使恶俗的妓女文学现形,不动声色地为当前文坛一些丑陋的作家作品画像,起到了立此存照的作用,而老板最后一声喝破也表明了王安忆对此类作家及此类文学的一种鄙夷不屑,不管它们如何掩饰与包装,究其实质依然不过是一部“鸡”的觅食史,而不会是凤凰涅的精神传奇。这个精巧的富于隐喻意味的文本,以文学的形式来指陈文坛的是非,以象征来完成对整个小说价值的一种升华,既描写了当下的人情世态、回击了那些辱骂与挑衅,又代表着王安忆对一些所谓女性自传写作的一种嘲讽和真相出示,其批判的锋芒直指当前女性文学创作中出现的“妓女文学”及对其作品的辩称和赞美。

《发廊情话》这篇小说,完全可以用王安忆所写的评论文章《雅致的结构》中的一句话来形容:“这隐蔽在日常状态中的结构,其实是非常雅致的,它不动声色地从根本上改变了事态。”!这个用浪漫情话的话语形式包装的“鸡插花翎扮凤凰”的故事,在欧·亨利式结尾的点拨下发散出雅致结构的光芒。



读后感:今天是训练营的第48天,今日小理论是:记忆自我与体验自我,想象你即将开始一段旅程,那是个美丽的地方,你知道自己会享受在那里的时光。但旅程回来,你在那里拍下的所有照片、影像都会被立即销毁,同时你还必须吞下一颗让你遗忘这段旅程的药。若是如此,你还会选择去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18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58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6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88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09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49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04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56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8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9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6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44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8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9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84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50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