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的屋顶,没有玻璃的窗户诞生出两位诺贝尔奖得主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会昆明不仅成为支撑政府持续抗战的大后方,同时也成为了沦陷区各色人等的避难场所。
西南联大成立初期,梅贻琦邀请梁思成和林徽因充当联大校舍设计师,梁林夫妇深感荣幸。
二人花了半个月时间,拿出了第一套设计方案,一个中国一流的现代化大学舍跃然纸上。然而,这一方案很快被否定了。
因为经费紧张。
梁林夫妇又遵照新的设计方案,将原计划的三层砖木结构楼房改成二层,还是被否定。
因为经费紧张。
于是又改,楼房变平房,砖墙变土墙。几乎每改一稿,林徽因都要落一次泪。
交最后一稿时,建设委员会委员长黄钰生很无奈的告诉他们:“经校委会研究,除了图书馆和食堂使用砖木结构和瓦屋顶外,部分教室和校长办公室可以使用铁皮屋,其他建筑一律覆盖茅草”。
在多雨的云南,除了潮湿和闷热使北方来的师生难以忍受,一旦遇到刮风下雨,铁皮便开始在屋顶发情似的抖动摇晃起来,并伴有叮叮咚咚的声音,声音之大、之刺耳,早已压过了面有菜色的教授的讲课声。
"那时联大的教室是铁皮顶的房子,下雨的时候,叮当之声不停。地面是泥土压成,全是泥垢;窗户没有玻璃,风吹时必须用东西把纸张压住,否则就会被吹掉……”杨振宁
这位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连同与他一道获奖的李政道等一流学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