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一座活在书里的小城。
提及扬州,很多人的印象都是昔盛今衰的,已经没落的小城市。昔日的富甲天下随着历史的变迭早已不复存在。然而时间虽然携走了她的珠光宝气,却为她留下了醇厚的文墨书香。
她是文艺者的天堂。东关街的青砖黛檐,瘦西湖的清波涵月,都能撩拨起你深藏的文墨心。
“烟花三月下扬州。”早春的扬州城分外迷人,而要论谁能将这份春意发挥到极致,必然是瘦西湖。
若把西湖比作一位大气端庄的美人,那瘦西湖嫣然多了几分纤柔羞怯。说到瘦西湖,当然是以湖为主体。和别处宛若一张圆镜的湖泊不同,瘦西湖好似一段凭风飘舞的丝绸,肆意地散落在地上。这般的小家碧玉的情意,让得多少文人墨客为此折腰落笔,留下了多少旷古绝今的词句。
五亭桥处于莲花池之上,青砖金瓦,端庄典雅,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踏上白彻曲折的二十四桥,感受厚重的文墨气,宛若置身那个唐风华韵的年代,教人不由得也想吟唱几句。
如画的瘦西湖水清木秀,古朴别致的建筑与山水相得益彰。让人忍不住赞叹设计者独到的眼光与品味。
东关街则是扬州城里最具代表的一条历史老街。虽说是条老街,但是其中商铺林立,鱼龙混,身处其中感受昔日的繁华。
街里的商家也多了几分情调,在门前种上几株青竹或是花草,竟有其味。
街上的房檐上都挂着红红的灯笼,深青斑驳的墙砖与鲜红崭新的灯笼形成鲜明的对比,却并不显突兀。
厚重的阳光洒在被磨得光滑的青石板上,晃得人丢了神,恍惚间好似听到了古时闹市中的吆喝买卖声。
也许只有在迟暮之时,才能窥探到喧闹繁杂背后被时间所沉淀的厚重感吧。
要论盛名,非东关街莫属,要说“文艺”,则皮市街当之无愧。
扬州城的皮市街名气并不大,但如果你是一名“小文艺”,那就过来走走,也许你会为之着迷。
皮市街也是一条老街,却没有别处古街的商业化,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没有嘈杂和喧哗。街上大多都是些个人为了生计开的店铺,大多是吃的,店里没有讨好顾客的精美装潢,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张桌子板凳以及一些必须的杂物。两边的古宅都有人居住。街道行人三三两两,慢慢悠悠地踱着慵懒的步子,好不惬意。百年的光阴好似带走了这里人们身上奋斗拼搏的劲,只留下了“懒”和“慢”。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的静谧安逸。
要说文艺,哪有书店更文艺。要说那家书店更文艺,那就数皮市街的“浮生記”。
这是一间看得见时光的屋子。澄黄的灯光盈满了屋子,屋里放满了各种的老物件,老式留声机,原木桌上老式的时钟,当然还有褶皱的旧书。
一个清闲的下午,推开门进去,找一本喜欢的书,挑一个靠窗的位置,点杯咖啡,翻开书页沉醉其中。看累了就望望窗外,看看守在板车前卖水果的老头,看看踩着三轮车买菜回来的老太,看看店里看书的年轻人。感受这个活在书中的小城。
扬州城的书香气并不只流于表面,更深藏在骨子里。如果你喜欢走巷窜道,那她会给你带来惊喜。扬州许多的巷道都保留完整。青砖铺设的小道穿插在两排房屋留下堪堪一个身位的缝隙里。若两人相对而遇需侧身才能通过。斑驳的墙砖上附生着点点青苔。巷道很静,可以听到鞋底击打青砖的声音。空气很清,深吸一口,也许你能嗅到水墨香味。
她一如既往地,秉持着时代交替沉淀下来的隽秀,不与世争,孤芳自赏。时代潮流只在她身上留下了一点印记,而这点印记也沦为她古色古香、风华绝代的陪衬。她身着一袭蓝色碎花长裙裙摆刚刚着地,撑着一把遮阳伞,半遮容颜,朱唇皓齿依稀可见,举手投足间温婉如玉,绰约多姿。
趁着这个夏天,如果你有时间,那么来吧。来看看这个活在书里的小城。
活在書中的小城,
一頁一天,一天一夜。
翻書人請輕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