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科学现场赛课第二场,听完老师们的课后,心中感慨很多,每一位赛课老师都值得我学习:
一、《火山喷发的形成及作用》
(一)值得我学习的:
1.新旧知识,建立体系
因本课是该单元的第四课,学生对地球表面已有一定的认识,黄老师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地震”引入本课内容“火山喷发”,新旧知识的链接,无意中建立了单元知识的“思维导图”。
2.安全提醒,细心到位
科学课让我感觉最难的就是做模拟实验了,而本课火山喷发实验要用到的实验器材中有酒精灯,此器材使用要格外小心,实验中注意保护眼睛,实验后不用手扶铁架和铁碗,以免烫伤等安全提示学到了,以后在我所带班级要做该实验时,可以用此提示。
3.板书清晰,巩固所学
黄老师这节课的板书不仅黑板字写得又十分漂亮,而且图文结合,要点清晰,学生能一目了然的看到本课所学知识点,巩固课堂上的讲解。
4.实验录像,有益交流
在小组实验过程中,老师很有心的录下学生实验过程,并在学生上台汇报交流时,播放该组实验过程,非常值得我学习。
(二)几点小建议:
1.个别地方衔接不自然,例如学生在汇报实验现象后,就学生推测火山喷发成因,这里似乎过渡得太快了。
2.很多应该让学生生成答案,老师直接讲述了。例如最后看完火山喷发的视频后,可以让学生再来说说:看完视频后,火山喷发对我们造成了哪些影响?再由此引出爱护环境,敬畏自然的话题。
3.最后习题检测时,字体小且太密,可以一道一道地出示(也可能是我坐在后面,看不清楚)。
二、《弹簧测力计》
(一)值得我学习的:
1.步步引入,突破重点
在导入环节,老师由“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了解力是有大小的区别,再引出测测力大小的课题,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聚焦环节,提问:“关于弹簧测力计,你们想知道些什么?”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由观察测力计,阅读书中资料单,让学生了解了力的单位“N”,并在读数中重复强调;
老师本节课的设计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力的单位——测力计刻度——示范读数——尝试测量一个砝码——讨论并纠正错误的测量方法——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估测,回到0刻度,视线与指针相平等)——再次尝试测量——分享实验结果——再此分析误差原因,巩固弹簧测力计的正确用法——最后进一步认识弹力的概念及生活中有哪些弹力的现象。
2.用牛顿的关于力与运动的话,点明课堂主题!
(二)小建议
1.课堂评价不够及时,模拟实验后给3和5小组加星,只是表扬了小组未说明表扬的具体原因,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比较单一;
2.录音录像的声音很小,我坐在后排有些听不清楚;
三、《起点和终点》
这堂课中,孩子们可爱认真,甘老师善于引导鼓励,都是本节课的亮点。
值得我学习的:
1.语言丰富,教态自然
一年级科学课是比较难上的,一年级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探究习惯正在养成,甘老师语言丰富,在演示1~4号小青蛙比跳远的过程中,用不同的语气扮演每一只小青蛙,用小青蛙的语气与孩子们对话,更贴近一年级孩子的心智,激发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教会了孩子们公平游戏,甘老师用4只小青蛙预设了不同的情况,巩固了孩子们的知识:“对齐起点”、“比较终点”;
2.及时关注,评价具体
甘老师在小朋友回答问题正确后,会及时评价:“你们的小眼睛一定仔细观察了,才会回答正确老师的问题!”;会及时调动全班同学问:“你们同意吗?”;在一个孩子回答问题后,对全班同学的倾听及时点评:“孩子们坐的非常端正,也做到了无声倾听,为每一组孩子都加一颗星!”,这样具体的评价,及时关注每一位孩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
3.明确任务,合理分工
实验环节本是最难的,让我惊讶的是这些一年级的孩子在实验环节,学生清楚知道自己是几号,知道自己要完成的任务,能做到听从指挥,有序完成实验任务。这让我们从孩子身上看到班主任老师辛勤的日常训练,科学老师高效的课堂管理,为孩子们点赞,更为老师们点赞!
由于时间的关系,很遗憾只能听3节课,但3节课已让我收获颇多了,也更加清楚自己哪些地方还需向这些优秀的老师多学习和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