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第二章“父母心中的爱与怕”中的第一部分。这部分讲了,作者回忆了送孩子上一年级的情景。第一次送心爱的孩子上学,每一位父母都会觉得难以格式,从理智上讲,孩子大了就要上学。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在父母的心里,这就是有悖人之常情,让人觉得怪怪的。在孩子的事上,何时应该倍加呵护、何时应该放手,怎样把握两者之间的分寸。书中介绍了人类学家吉娜.布里亚的一本书,叫《家庭的艺术》,其中说到她家他两个儿子:
“养儿子的过程,最主要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放手。我想让两个孩子都知道一点,那就是:家是港湾,永远向他们敞开的,但他们也是男子汉,外面海阔天空,应该走出去,大胆闯世界。”
家是孩子的“港湾”意思就是能给他们“呵护”;“闯世界”则意味着“放手”。把握二者的分寸,就是在爱孩子,保护孩子,给孩子呵护的同时也应该放孩子出去,鼓励他们独立。
不由得想起孩子上小学时的事情。我们在孩子的报名工作顺利完成后,一家三口去了一趟北京旅行。在开学的前几天就在家对孩子说:“你们的学校是一所很棒的小学,老师也是很好的老师,我们豆豆真有福气!”他看到父母们很高兴,他自己也很满意。如果形容他当时的心情应该是:骄傲和期待吧。
开学第一天,一年级的学生家长需要d送孩子入班。一年级在一楼,位置比较容易找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容易认出来。因为大多数都是爸爸妈妈两个人一起来送,甚至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家齐动员。记得还见到有的家长为自家孩子录像来记录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历程。耳边不时传来家长的叮嘱声:“记得喝水!”“下课别乱跑!”“听老师的话!”“妈妈一会儿一定第一个来接你!”………
我把孩子送到教室后,给他说再见,就转身离开,但是在走出校门的时候,我回头看看了学校的教学楼,脑海里出现张晓风女士的散文:“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这就是我们面对孩子时的“爱”与“怕”两种体验。养育儿女是一个漫长的旅途,旅途上每一位父母都会体验这两种情感,一举一动有时是出于爱,更多的则是出于害怕。文中说:害怕是很正常的,每个做父母的人都会有害怕的时候,可问题在于,如果我们感到害怕,该如何在承认惧怕的同时,让我们的所作所为不被左右呢?首先要在平时一些细小的事情上尽量鼓励孩子独立,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知道他(她)的能力,相信他(他)能做到很好。
这句话不仅是说给孩子听的也是说给父母听的,要学会适当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