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很多诗词,其中最喜欢的是这四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句话是形容佛教对欲望本质的顿悟。
欲望本质:欲望是好东西,但人所看见的往往决定着人产生欲望。这意味着,有些欲望本不该产生,但它产生,于是你平白无故增烦恼。
有人说,把自己比作菩提树,明镜台,本身就是一种执著。我们追求完美,追求卓越。但谁达到了完美,谁是真正的卓越。达不到,便苦痛。我们追求无法达到的目标,成为不是自己的人。把这一切抛开,认识到不完美,甚至完美与不完美都是人类自造的假象,迷惑人的东西。人就是人,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来自知乎)
就像朋友圈每次转发的各种新闻,各种公众号总是不遗余力的展示各种观点 。于是江歌事件后我们开始感慨塑料花姐妹闺蜜情,城阳灭门惨案后我们开始探讨人性,三色幼儿园的种种传闻开始让我们质疑社会,就连出了个8万七的毛线球后,我们再次把贫穷限制我们的想象力刷屏了……
然并卵,这些再讨论的轰轰烈烈 终究最后也只有沦为饭后的谈资,灭门惨案还会继续发生,虐童案件也不会因为你无数次用键盘谩骂而改变什么,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出现多少钱的毛线球,你仍然买不起,你仍然是穷。
于是,你便更加失落了,把这些负面新闻再次刷完以后,你用键盘在朋友圈打下一行字,这操蛋的社会,老子彻底失望了!然后你洗洗睡了,带着满脸的愤恨和不满。
是的,也许这个社会本来就不美好,美好只是个童话,有人说,认真你就输了。可是,我不明白的是,就算这个世界有太多的龌蹉,那为什么要揪住这些龌蹉不放呢,你关注的越多,感慨的越多,时间长了,你眼中也就只有这些了。换句话说,你执着于什么,你终究就会成为这样的人,你就会把自己给局限住了。
其实,个人觉得,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就是心中有大格局的人,他即能明白这个世界的黑暗面,也能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并最终让美好变的多一些。他一定是站在一个高度来纵观全局的,而不是因为眼前一点利益的得失就斤斤计较,愤世嫉俗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一切风轻云淡,才能收获到自己想要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