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于98年获得国内文坛最高奖项矛盾文学奖这一殊荣,而在这之前,作者阿来写完这本书后,四年内屡屡被各出版社退稿。
2003年,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获得了第2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剧奖。
从《尘埃落定》出版以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不得不说,《尘埃落定》是一部兼艺术性和通俗性的作品,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股清流。为什么说《尘埃落定》能够取得这么好的反响呢?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展开来说:
一.阿来成长的环境和创作的历史背景
作者阿来是藏族人,生于马尔康县,俗称“四土”,就是四个土司统辖之地。早在阿来教高中历史课时,就接触到了“藏族土司制度”,并且查阅了大量关于土司制度的资料,收集了不少客观器皿,研究藏族人的特点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无疑给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很好的写作基础。
另外就是阿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长期的写作功底,严谨的创作态度使《尘埃落定》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二.大智若愚的权利之争
这部作品之所以那么吸引人的一个原因是,作者以一个傻子的角度来讲述整个故事,他没有正常人复杂的感情,不懂得生活常识,但是却能穿透贪婪、欲望、算计和历史。对一些事情不假思索的说出所有人不愿意直接表露的本质。给这些话语增添了一种神秘的预言色彩。
贯穿整部作品的核心就是家族的权利之争,可能是由于傻子少爷的傻,使他免受于兄长的权利担忧。随着故事逐步向前发展,哥哥对弟弟由爱而恨,与弟弟展开争夺土司之位,并因嫉妒而睡了弟弟美丽的妻子。同时老土司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力,与两个儿子之间发生的矛盾。在这个看似最不可能当上土司的傻儿子是如何一步一步登上权力的最高位置呢?
那些看起来聪明,洞悉所有的事物的人为什么又看不到历史进步的车轨呢?
就如文中所说:
这个世界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这样,你不要它,它就好好地在那里,保持着它的完整、它的纯粹,一旦到了手中,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全部得到。
我想,傻子就是以这种不同于常人的真实才能看到生活最真实的一面,看似无欲无求却得到了别人梦寐以求的一切。
《尘埃落定》带有很强的艺术性和传奇性。阿来仿佛是一个站在未来维度的人去依附在一个傻子身上,把整个故事滴水不漏的塑造成型,同时又是一个事件本身的经历者,带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一层又一层的拨开神秘的面纱,完成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然而看似完美的人和事,最终也会有落幕的那一刻,那就是死亡。
三.必不可少的千古话题——爱情
“告诉我爱是什么?”
“就是骨头里满是泡泡!”
“你这个傻瓜,是泡泡都会消散。”
“他们会不断冒出来。”
傻子对感情的认知是从朦胧的青春期开始,初次感受肉体的交融与碰撞,对卓玛的爱和依恋,后来与侍女塔娜之间不平等的畸形的爱。然后又描写了父亲与央宗疯狂而热烈的缠绵。
而小说中笔触最多的是傻子和茸贡土司的女儿塔娜之间的爱恨情仇。傻子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的向往,将对方小心翼翼收藏在心底。当你享受了爱情的美好,也不可避免的伴随着矛盾、纠结、背叛、失望。书中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举手投足之间的点点滴滴都跃然纸上。
小说充满诗意和美好的性爱描写也无一雷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们在爱情面前的不同反应,肉体之间的互动和依恋能更好的滋润两人的微妙关系。但也从侧面感受到了不同阶层的人不同的追求。
四:傻子的尘埃落定
谁都不喜欢那个自己看不清楚的未来。
在所有人的眼中,这个少爷就是傻子。每天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问睡在身边的人,自己是谁?自己在哪里?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仿佛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既是事件的参与者,又是一个特殊的旁观者,总是以先知先觉的视角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未来。
望着那一股黄色尘埃在空中消散,悲伤突然抓了傻子的心。腾空而起的尘埃散尽之后,大地上便什么也没有了。
新仇旧恨,因果循环,傻子最后被仇人杀死。如果人的身体有两个部分,那么,应该有一部分是干燥的,正在升高;而被血打湿的那个部分正在往下陷落。灵魂和肉体在刀子插进身体的那一刻就开始慢慢消亡。
读完这部小说,我觉得它一部着重于人性思考的小说,从开始到结尾,正是印证了“尘埃落定”这四个字。作品通过傻子的独特视角,述说了麦其土司由兴而衰的故事,合上整本书,书中的一幕幕又活灵活现在眼前。同时又借此为载体,阐释了人类的多面性和世事的无常性。万事万物或许都是有轮回往来的,一切看似飘渺无常,却又在定数中漂浮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