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研讨会》之十一:
浅尝慢品“融通”为何?
浙江省武义县实验小学 程 露
许多人总想着,每个人都在工作,为何你要如此认真?是不是你认真了就得到的越多呢?我真的无法回答。但我的身边有许多这样的老师,努力且优秀!
晚上看到李教授分享的蓝老师发表的文章,真心感受到了自己的滞后,蓝老师的文笔真的是让人佩服,她的话语系统真的是我喜欢的。其实也是在看书,但总觉得自己看了却记不住,也用不了什么,水平真的不够。总是提醒着自己努力坚持就好,就如今天张校长说:“聪明人花笨功夫,一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成功。而笨人花笨功夫,也一定能有提升。”我想这就认认真真地去做第二种人。
一天的培训,确实挺累的。完成了一堆的作业后,开始今天的阅读。暂且选择了下册的“游学拓展课程”来研读,因为篇数少,还因为最近写的项目推进小结。
一、融通学科:多元整合
费老师和沈老师的文章就是典型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作为语文老师也曾经做过这样实践,却没有整理成文字。文中最吸引我的是两份表格,第一份是学生讨论的初步项目,第二份是几个重点篇章设计结构表。这两份表格在文中特别醒目,更多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关联,第二轮表格是基于学生再一次阅读教材文本,同时搜信与汉字相关的文章与书籍后的,相校于之前的表格有了明显的进步,细化方案,明确到人到场。虽然之后大多是作品展示,成效的分析,但正如文末所说“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多少意义,有什么大的作用?从孩子特别认真地写字和练书法,看到他们对汉字、对书法、对文字的恭敬。他们懂得了每一个汉字就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每一个汉字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每一个汉字就是做中国人的自豪。”
何老师的“旅行中的世界”更是将数学与游学课程相融通,独特新颖,让人觉得耳目一新。这样的夏季活动的实践恰巧来自社会生活、自然世界、传统文化、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各领域,可从多领域、多角度切入开展,将学科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别喜欢金老师的“跟着课本去旅行”这一题目,在跟着课本的同时,不仅可以亲眼见识文中景物的真实风采,在过程中能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破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
二、融通时空:三位一体
在田宇燕老师的文中呈现的“相约四点十分”活动,利用放学后的教育教学管理真空时段,有效利用学校、家长、网络资源,基于学生需求形成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很多能力的提升,活动前期,用海报、口语宣传等方式招募人员,培养了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之后,学生进行讨论策划,从俱乐部简介,规则,分工,活动计划,评价表,合作完成,在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策划能力。中期,开展活动过程中,团队共同协商和解决,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的汇报课,通过展示汇报,给学生展示的平台,锻炼学生大胆表达,自信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是我在思考,这样的融通能否形成一种良性的教育教学目的,让有空的家长参与活动,能持续多久?放学后的管理,是否会出现另一种困境?假期与社区如何融通,苗老师呈现地更像是一个简单研究小报告,当我们关注并提升学生双休日、节假日生活的质量,将学生校园生活向社区生活延伸,将焕发学生的成长新意识,激发参与社区服务、管理与建设的新热情。
终于明白,当我们认真阅读后,才能真正感受何为“融通”,它不仅仅是学科的整合,更多的是育人体系的整合与融通。
此刻已是深夜,只做点滴思考,不成文,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