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的教育似乎没有那么的着急,记得上幼儿园,就是爸爸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到了小卖部,买了一支铅笔,一个橡皮,一本田字格,一个转笔刀,然后把我送到了幼儿园,然后开始了愉快的上学生涯,那个时候一大群小伙伴一起玩,好开心,记忆里好像爸妈没接过我们,都是自己来,自己走。然后上小学,就到了年龄就去上学了,分好班级,分好同桌,就开始了小学生涯。然后5年小学,99年毕业。99年开始上初中,爸爸没让我在镇上上初中,把我送到了距离家里几十公里的县城上学,那个时候初中还没有住校生,所以只能在外租房住。那个时候爸妈也没接送过我,都是我一个人自己背着书包来回,售票叔叔问我,你家长呢,我说就我自己,他说你多大,我说12。他说我不收你票了。然后中考发挥失常,分数不够,最好的高中是623分,我考了612分,差了11分。那个时候是2002年,爸爸为了我的教育还是花了3000买到了县城最好的高中。高考第一年失利,本科线560分,我考了540分,于是全家人动员我复读一年,于是硬着头皮又来了一年,结果高考560分,本科线540分。上了二本。
然而放在现在呢,孩子上幼儿园公立的没有名额,而且还有户口限制,父母孩子户口必须都在片区。所以公立的上不了,就得上私立的。私立的幼儿园每个月应该1000以上,甚至有的更高2000,我们家附近私立的都在1500左右。然后到了年龄,需要上小学,但是又有了所谓的户籍要求,而且名额有限。家长从早晨6:00开始排队,排队到了下午还没弄完。
上了小学,又需要上初中,因为只有上了最好的高中才可以上最好的大学,但是想进最好的高中,你必须经历中考。如果中考想考一个好成绩,你必须在一个好的初中,于是层层递推。一个最好的高中,需要最好的初中,最好的初中生来自于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小学来自于最好的幼儿园。
以前的教育是拼的自己的努力,自己努力了,会取得相应的成绩。然而现在的教育不再取决于孩子的努力了,而是取决于父母的关系➕金钱。父母有钱,可以买学区房,让孩子上好的学校,为了上最好的学校,可以买分。以前11分3000块钱,现在1分2万起,你如果想去最好的学校借读,那么你需要支付几十万的借读费。几十万多吗?如果孩子上了这个高中,97%的概率考一本,你愿不愿意?第一是你有钱,你舍得花。第二,你没钱,砸锅卖铁你也想花。
教育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拼爹的时代,拼什么复印件啊,都拼的是原件。各位原件父母们,你还不努力吗?你现在不努力,你孩子上学的时候就上不了好学校,孩子差几分,你拿不出钱来买。从现在这一刻,明白努力的目的:上抚养得起父母,下教育得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