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总想走更多的路,读更多的书,可是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会有好的结果吗?
笼统地说,大部分情况下,结果会比之前好。然而这些路要精心规划,这些书也要精心选择。
有了目标你才会朝着那个目标前进,再如到达这个目标有三条路可以走,那你必须要选择其中的一条。就像出门旅游,你要尽可能去多个景点尽可能少走回头路。
在学习上来说“见得多”是见到的题型多,“识得广”是懂得的知识点多。
见得多,识得多,前提是你做题的数量多,主要是做题时各种变式见的多。
所以后来有了“刻意练习”这一词语,有了一对一辅导这一说。
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去学习,学习效果也就大大提升了。
当你把一类题目练得驾轻就熟时,你会觉得学习也是一件简单又快乐的事。
所以在学习这方面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当我们把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了之后,接下来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强化训练。
在语文方面我们主要练习遣词造句的本领,然而数学方面必须加强计算。
学习有聪明的学生这一说,当然更多的我们相信努力。
即使再聪明的人,也必须加上高质量的努力,他才会脱颖而出。
在我的学生当中,我发现只要找对了他们各自的问题成绩也就迅速地提升了十几二十分。
以前我认为一个老师讲课特别重要,老师讲的好是一节好课的前提。
然而这种认识过于片面,一节好课,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和学生的真正参与。
当然,你可以把那些知识点总结成简洁的语言,但是它的由来它的原理你也必须让学生知道。
数学对知识的层次性严谨性要求比较高,然而每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结概括能力都有所不同,老师要准备的就比较多。
一个会学习的人来说,他会把证明过程解答过程自己整理练习一遍,标注不明白的地方。
然而对于另外的一些学生,他可能擅长公式记忆,当你已经熟记这个公式,接下来就是运用的问题。
还会有一些学生公式不容易记住,计算也算不对,对他们来说只能多练多写。
在做题的过程中记忆公式和概念,又通过公式和大量练习来提高做题的速度。
所以不同的时候“见得多”有不一样的意思,有时候指的是类型多,有时候指的是数量多。
当然,大量练习对于创造性思维而言没有太大作用,反而可能会阻碍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只学一方面的知识,对不同的领域都要有所接触,这样才能激发出新的想法。
所以,在你把自己专门的学科或者自己专门的领域研究深了之后,结合其他方面的知识,你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的学习更加完善,才能结合其他方面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和成果。
学习上的见多识广,让我们有一个开放性的思维,去接纳那些更多更广的知识。也启发我们不断去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更好的学习更有效的学习。
当你有了足够的积累,对知识的运用有了一定灵活性,而且愿意去探索更深更广的知识领域,那么你就是那个见多识广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