媛媛和曼曼是初中好友,是高中同学,是大学校友,又在同一年进入一家单位工作!连他们自己都相信,一定是特殊的缘分,把他们捆绑到了一起!
是的,报到那天,老板高兴地说:“太巧了,太好了,你们俩的名字连起来就是圆圆满满!希望你们到来之后,公司诸事顺利,圆圆满满!”
她们还有一个彼此守护了好多年的秘密——两人都是领养的孩子。她们俩和我同龄,都出生于八十年代,那时正是计划生育政策特别紧的时候,有许多家庭为了拼一个儿子,房子被扒,牛被牵走,我的姑父甚至付出了开除公职的代价。
她们俩的亲生父母都是最普通的农民,老实本分,勤劳善良。她们的父母都是因为热切地盼着生一个儿子延续香火而将她们送给亲戚抚养。这种情况在乡村很常见,没有儿子的家庭,实在要承受乡邻太多的嘲笑和打压。生长在农村的她们倒也理解父母的苦衷,并不怎么恨父母的无情。
媛媛和曼曼在养父母家里,几乎都是公主般的存在,享尽了许多同龄人从没有过的待遇,可是在内心深处,两个人都有别人抚慰不了的伤痛,特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到自己是被父母权衡之下牺牲掉的那一个,心里总觉得刀割一样难受。这种痛,原本以为会随着岁月流逝慢慢减轻,无奈,岁月更迭,这种痛苦反而一天天加重。
媛媛和曼曼在经受这种痛苦的时候经常打电话沟通,他们俩人猜测父母当年的心思。一起设想父母当年有多么不舍,经受了多大的压力才将他们送出,之后又有多么后悔。好像只有这样想,她们才会觉得自己也曾有一刻是亲生父母的宝贝,是他们迫于无奈才做出的一辈子最痛心的抉择,而不是被父母随意送出的一样东西。
郑爽事件出来后,她们俩被伤得体无完肤。原本苦心营造出的幻象破灭了,郑爽和她的母亲是那样嫌弃他们的孩子,简直视孩子为来不及丢弃的抹布。她们俩打电话的时候,小心地问彼此有没有看这段新闻,俩人默契地没有提郑爽对孩子的态度,谁都不忍提。事情过了很久很久,她们才有勇气在一起谈论这件事,哭了好久好久。
姚策事件出来后,她们俩的关注点也从来不在房子怎么继承,孩子们究竟跟谁姓,这都不是她们思考的问题。
她们俩在事件一开始,就一致认为:(1)是杜刻意偷换了孩子。这点虽未被证实,但也几乎成了公众的认知。(2)杜会放弃救孩子。是的,杜真的放弃了救姚策。
有的人,为了所谓的“好结局”,是会不择手段的;有些人,他第一次能放弃你,第二次也绝对不会心软。因为支撑这些人选择背后的价值观,从始至终都是一样的。
有人说,全天下最不可能抛弃你的,只有你的父母!呵呵!真的是这样吗?
也有人说,这天下最不可能抛弃你的,只有你自己!呵呵!那些自杀的人呢?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也就算了。结果最近的一件事,让这两个孩子的心更疼更痛。
媛媛打电话来,说丈夫有了外遇,已经育有一子。而她,现在怀孕40天了。
电话那头,她哭得极为伤心:我几乎想都没想,没有跟任何人商量,就做掉这个孩子!
那也是个生命,我怎么就舍得,我几乎没有多少纠结就结束了他的生命。
父母在将我们送出的时候,是不是根本就没有犹豫,甚至就没有思考过?
电话这头的曼曼听着,也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媛媛是经历过被父母抛弃的痛苦的,可是,遇到事情的时候,下意识的选择竟然跟她们的父母一样,跟郑爽一样,跟曾经伤害过她们的人一样!
原以为自己是被别人权衡之后牺牲掉的那一个,不成想,也许当年父母连这权衡和考虑都不曾有过。
多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