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未来,你会想到哪一个?
放在过去,也许很多人会眼前一亮,脱口而出“机遇”、“期待”。
可近几年,时代正在进行大洗牌,社会也在不断革新。“不确定性”,才是未来最明确的特性。
古往今来,优胜劣汰。如果我们还在原地踏步,很有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有句话说:“未来世界,相比学历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
我们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取决于我们对待它的方式。
升级我们的这四种能力,让生活游刃有余。
执行力
为什么有些人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答案很可能就是:执行力太差。
有一位作家去大学开讲座,现场有学生提问:“我也想成为一名像您一样的作家,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作家微微一笑,回答道:“今晚回到寝室,先打开电脑,在Word文档里敲下第一个字的时候,你就离作家不远了。”
俗话说:“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不管什么时候,与其大声喊口号,不如闷头开始干。
当一个人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人生也就成功了一半。
但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明明有各种各样好的想法,可就只是停留在想的阶段,很少付诸行动;
例如有的人想创业,说了2年还是在原地踏步;有的人想学钢琴,结果1年过去了,他连钢琴都没买......
马明哲曾说过:
“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执行力越强的人,他的改变会越大,机会也会越多。
就比如“小米造车”这件事,三年前雷军官宣小米决定造车,业界一片哗然,围观者有的赞叹有的吃瓜,但更多的是不屑一顾,认为“苹果都没说造车,贾老板四年都没把FF画出来,你小米凭什么。”
但小米是玩真的,一声不吭在北京拿了块地,在别人还在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的时候开干了。
三年过去了,小米汽车确实造出来了,而且卖得还不错,27分钟卖了127亿,24小时把一年的产量都卖光了,三年走完别人二十年的路。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所以决定我们人生高度的,从来不是高谈阔论,而是我们说做就做的执行力。
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零。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凡人之所以平凡,在于他们总是要等弄明白后再说,等条件成熟后再做。
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们非凡的决断力和执行力。”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从想到做的距离。
想到了,学会了,并且最终做到了,所以余生,把执行力置顶,成功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屏蔽力
李宫俊说:
“人最大的错误莫过于,太在乎别人的感受,却从不为自己着想。”
越是在乎别人的看法,越会拼命活给别人看,将真实的自己囚禁。
而给自己留一处空间,倾听内心的声音,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70年代,一个在矿场干活的少年怀揣着作家梦。
可那时的他,只认识三千多个汉字,文化水平和小学生差不多。周围的人都讽刺奚落他,不要做白日梦。
他花费心思写的稿子,满怀希望地寄出,又一叠叠地被退回。
他成了大家的笑料,当地邮政员一看到他的信,隔着一条街就开始大喊:“稿费(废),稿费(废)。”
但他完全不在乎他人的评价,默默坚持写了六年。
几年后,《人民的名义》大火,这个追梦人终于走进大众的视线,他就是该剧的作者兼编剧周梅森。
听过一句话无比扎心:“别人的生死,也不比自己脸上长颗青春痘更难受。”
其实,评头论足不过是闲人的消遣方式,我们也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重要。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活得很累,并不是生活有多难,而是承载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太在意他人的评论,太渴望他人的认同,总是去迎合外界的标准,让自己乱了方寸。
既然我们改变不了外界,不妨把心门关上,屏蔽那些恼人的噪音,清除阻挡前行的障碍。
生命是自己的,生活要由自己来定义,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不要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影响了自己的人生,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要活在自己的节奏里。
专注自我,向内探索,唤起内在的潜能,努力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做自己命运的掌舵人,定会活出精彩
钝感力
古语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内心敏感的人,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往往会在心中反复咀嚼。
而咀嚼得出的结论,大多数是消极的、悲观的。
于是,常常让自己沉沦于痛苦之中。
敏感,本是一种能力,它让我们能够察觉到其他人察觉不到的信息与美好。
但是,过分的敏感,却会让我们被无用的、消极的信息所淹没。
而适当的收起自己的敏感,变得“钝”一点,方可让自己屏蔽掉无意义的干扰。
杨绛曾说: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内心敏感的人,往往会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
他人一句不友好的话,一个不友善的眼神,也会令自己不断的“反省”。
结果,一天啥事也没干,却感到身心俱疲。
一个人如果总是拿着“放大镜”与人交往,那么,会让自己烦恼不断。
只有学会让自己的心“大”一点,让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自然的过滤掉,方可令自己摆脱琐事的纠缠。
“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
培养自己的“钝感力”,适当的“钝”一点便会让自己放下拖累,轻装前行。
自愈力
演员张颂文说过:“成年人的世界没那么矫情,100次崩溃也该100次自愈。”
这一生过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自愈能力。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典型的无法治愈自己。
吃穿不愁,天生丽质,但总是被一股阴郁笼罩自己,总是多愁善感,独自落泪。
明明有那么多人关心爱护她,可她总是提不起精气神。最终抑郁而终。
世界其实很美好,人生不如意也是常态。
但别人想帮你,你也得先伸出自己的手。
与其喋喋不休地埋怨,不如全力寻求自愈。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出生于江西南昌的尧涛,因病失去了两条小腿,只能靠大腿行走。
但尧涛没有被生活打败,他选择了努力工作,投身到房屋中介的事业中。
因工作需要,他需要经常带客户看房,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走将近30000步,可他仍旧不觉得辛苦,乐在其中。
网友都被他这份乐观的生活态度感动,纷纷点赞支持。
可尧涛很平静地说道:“我只是做好了自己的工作,我得自己养活自己。”
身残志坚,没有自怨自艾,选择用努力、韧性治愈自己,这份自愈力受人尊敬。
我们的一生,要遇到什么麻烦,遭遇哪些困苦,都是不可预测的。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厄运,我们能做的,便是要自己做主。
学会做自己的摆渡人,承受属于自己的那份苦和痛,去探索它、接纳它,最后穿越它。
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我们痛不欲生的过往,都是在为以后蓄积能量,也在给我们机会重生。
卢梭曾说:我们的痛苦,正是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
是的,走过半生,才知道,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摆渡人。
置顶执行力,可以让我们破圈成长;
置顶屏蔽力,可以让我们专注自己;
置顶钝感力,可以让我们活得自在;
置顶自愈力,可以让我们逆流而上。
升级这四种能力,在未来,我们也将坦然应对人生的挑战,无惧风雨,无惧荆棘,活出自己的精彩。
人生到最后,拼的是情绪管理的能力
除了文中提到的四种能力,我们更要升级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因为它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很多时候,我们的状态,也都是由情绪改变的。也可以说,我们的情绪决定了我们的“命运”。那我们又要如何升级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呢?
▪ 觉察情绪,在彩虹之门疗愈空间,我们可以在色彩心里疗愈师的引导下看到自己真实的情绪状态,看到情绪背后的内心冲突和根源。
▪ 释放情绪,觉察到自己的真实情绪后,我们可以运用色彩瑜伽、舞蹈、茶道、绘画、游戏等等疗愈技术释放情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再有任何的评判和抗拒,而是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放下外界的目光和期待,接纳一切的发生,让情绪可以自然流动。
▪ 转化情绪,情绪被释放后,低频情绪(恐惧、自卑、焦虑等)也逐渐转化为高频情绪(宽容、平和、爱等)。我们也将建立自己正向的能量混合体,重新建立新的信念模式,形成积极的心态。
通过以上三步的不断练习,我们将逐渐拥有强大的情绪调节能力,摆渡好人生,优雅从容过今生。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