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蒸榆钱

清明假期,我和孩子们回到爷爷奶奶家上坟,看到一座荒院里有几棵粗壮的榆树,想起小时候吃过的榆钱窝窝,不由眼热手痒起来,“阳春三月麦苗鲜,儿童携筐摘榆钱”,此时不摘更待何时,叫儿子拿着篮子就出发了。

跳过坍塌的半截土墙,院子里到处都是枯枝败叶,只有那几棵榆树散发着春意。粗壮的枝条上挂满了榆钱,碧绿碧绿的,一朵挨着一朵,一簇挨着一簇,挤挤攘攘的,开的热闹,把枝条都压的低下了头。微风吹过,枝条随风摇曳,碧绿的的榆钱在阳光下闪着光,看得人喜不自胜。摘下一片放在手心里,圆圆的,边缘很薄,中间鼓鼓的,所以才称作榆钱吧。

拉下枝条捋了一把,摘掉花蒂,放在嘴里嚼了嚼,满口清香,还是记忆里熟悉的味道。一手拉着枝条,一手快速的往下捋,不一会就满满的一大筐。

回到家把摘来的榆钱挑去树叶,倒在清水里,放上一些盐浸泡半个小时,清洗干净,控干水分,均匀的拌上面粉,铺在篦子上蒸上15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榆钱的吃法其实还有很多,除了蒸榆钱,还可以做成榆钱窝窝,以前放的玉米面,现在大多都是白面粉了,蒸熟了自是有一股清香。也可以和鸡蛋一起炒。或是做馅,包成包子,这两样我小时候是没有吃过的,只在结婚后跟邻居学过两次,总觉得失去榆钱的本味,不如蒸着吃的好。

一直以为吃榆钱是因为小时物质匮乏,为填饱肚子才吃的,查了资料才发现在我国,吃榆钱已经由来已久。《本草拾遗》里就说:“主妇人带下,和牛肉作羹食之。”《本草省常》是还说:“养肺益脾,下恶气,利水道,久食令人身轻不饥”。

吃榆钱也不仅仅是贫穷人家的事,清代宫廷里也会在春天做些应季的榆钱,乾隆皇帝有感于榆钱的美味,还为此做过《榆饼》这首诗。自然,宫廷里御膳房做出来的自然是精巧别致,鲜美可口,皇帝也只是换换口味,清清肠胃而已,贫穷百姓自是比不得。

榆钱儿自古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一道盛宴,在他们眼里别具一格,另有意味。韩愈《晚春》中“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写出榆钱虽没有姹紫嫣红的百花那般娇艳多姿,却化作漫天飞舞的飘雪的浪漫;欧阳修的一句:“杯盘汤粥春风冷,池馆榆钱夜雨新。”道尽榆钱儿清新味美;宋代文彦博在《元巳》中“欲买春花无定价,东风撩乱掷榆钱”,感叹春色春光无价,借助东风抛掷榆钱也买不下,留不住;像岑参的《戏问花门酒家翁》“道旁榆叶青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和明代散曲家金銮元曲里的“又不颠,又不仙,拾得榆钱当酒钱”,虽为戏言却道出了文人的无奈与心酸。

就这样想着,15分钟的时间到了,打开锅盖,一股清香扑鼻而来,配上调制的辣椒油,吃得甚是满足。

看着剩下的榆钱,给妈妈打了个视频,想问妈妈要不要,接通一看,我妈也在摘榆钱,不由哈哈一笑,我们娘俩想到一块去了,大约觉得,春天如果不吃榆钱,就好像辜负了这个春天一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坐在班车上,偶尔向窗外看,发现马路边排列的树木间,夹杂一棵榆树,好惊奇啊!在宽阔的马路上竟有它的身影出现,忍不住回...
    我是眉尾旋阅读 5,296评论 8 19
  • 清明一过,串串金色的榆荚就缀满了枝头。周末和朋友开车经过乡间小道,看见在风中摇曳的榆钱,赶紧喊停车,站在树...
    艺轩的美好阅读 5,105评论 5 7
  • 晚上吃饭的时候,同事发来图片问我认不认识是什么,打开图片一眼看出那是榆钱,毕竟这都是小时候熟悉的。她说家边上有几棵...
    吾秋阅读 7,873评论 35 70
  • “但凡好吃的东西,都是有季节的”,身处江南,暖湿的东南风一吹,荠菜、马兰头、枸杞头、苜蓿头(草头)、香椿、菊花...
    瓶姑娘阅读 6,891评论 4 12
  • 春天榆钱最好吃的做法,鲜香味美营养足,方法简单,看一遍就会。还记得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吗?有一篇课文上就是介绍这个...
    素菜大全阅读 2,635评论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