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韵东芳的echo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写下这个标题,一大半的人已经在否定我了——这年头,谁愿意干家务?如果可以选择,奶奶不愿意干家务,要去跳广场舞,妈妈不愿意干家务,要追剧,爸爸不愿意干家务,要刷抖音,小宝贝?不,您的小宝贝已上线。
美学生活,首先是生活。生活,就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如果你不热爱家务劳动,请不要和我谈生活美学。关于家务,可以谈的话题太多了,可以举的案例也太多了。那些所有你看见的诗意的生活,背后必然是辛勤的付出。喜欢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一个温馨的家,舒适的家,背后一定有人在辛勤付出。我的孩子,曾经因为饭后洗洗碗就很有成就感,我和他说,家务劳动是一个系统工程,远不止洗碗那么简单,再何况,洗碗这个词不准确,很多家庭,往往洗碗的人就真的只洗了一下碗,其实应该称做“餐后的归整工作”:吃完饭后,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动作:收拾餐桌,餐桌椅归位,剩饭剩菜保鲜、残渣入垃圾桶、调料归位、工具归位、炊具清洗归位、洗碗、擦拭灶台、碗滤干/消毒、清洗水池、清洗抹布(洗碗和灶台的布要分开)、晾抹布、清扫或清洗厨房地面。
所以,洗碗只做了餐后整理必做14件事情中的1件事,还远远谈不上分担了多少家务。家务劳动就更广泛了,洗衣(包括洗衣、晒衣、收衣、折叠、分装、归位),做饭(包括买菜、择菜、洗菜、加工、炒菜、煮饭),家庭采购(无数项),家具家电保养,电器维修,车辆保养、房屋维修、照顾老人、教育孩子、整理收纳、养护花草、照顾宠物、水电气管理、交纳行政费用、接待访客、外出请客、安排家庭成员旅游……等等,太多了,要照顾好一个家,真的不是件简单的事。
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常常不胜负荷,管理一个家庭不啻不超过管理一个公司。
有些年青人,看见都懒得成家了,真麻烦。确实,有一个对2000名美国人的调查中说,曾有三分之一的人因为做家务问题而分手,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准确。但是美国爸爸的公众形象却是很好呢,我们在很多电影里都会看到他们为花园除草,在修葺房顶的镜头,然后感叹现在中国的爸爸们连灯管都不会换了——全部依赖外包。也许家务问题,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吧。
既然家务活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从中体会它的美与乐趣呢?到底是家务之美呢还是家务之累呢?
首先,要有活在当下的心态。当你干一件事,就认真干好它,全身心沉浸在这里,比如洗碗,你就去感受流水冲走油污、洗尽泡沫,一只干干净净的碗呈现在眼前,你对这只碗施了多大的恩惠啊,下一餐它才肯纤尘不染地继续它的使命。你不要洗着碗,耳朵里听着客厅的声音,觉得没有参与到开心的谈话,心里惦记和朋友的约会。佛教中说正念,就是讲究身心合一,身在哪,心就在哪,才能达到自觉圆满。
其次,做家务是对家人最有温度的关心,不管你挣多少钱回家,家务上的付出才是最温暖的。也许只是削个苹果,或者帮忙倒一下垃圾,更不要说餐后整理厨房那么复杂的事了,承担家务的家务长就会充满感激之情,感激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化解任何矛盾的良药。
第三,合理的家务分工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有时候,不常做家务的家庭成员,并不理解家务的复杂性。这时候,家庭的家务长(可能是奶奶,也可能是妈妈)可以列出一张详细的家务清单,大家认领。最近疫情在家,我在家办公,但每天还要准备一日三餐,于是我和孩子商量他来承担做饭。结果他愉快地答应了,还学会了很多菜式,甚至说,学校去军训不如教做饭。由于他参与做饭,和我的交流也多了很多。甚至有时,我不忙的时候,就在旁边看他做饭,还顺便拍个小视频什么的。
第四、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事务能力,并培养他的责任感。我的孩子曾经认为家务很简单,不值得花时间学,但是当他漫不经心拆下油烟机去清洗时,才发现困难重重,以致于事后和我做了一个长谈,谈出了很多的道理。还有一次切菜切到手指了,大喊大叫起来,似乎有点责怪我让他做家务的意思。我默默去药店买了药回来,第二天,他自己戴着橡胶手套又去洗碗了。
第五、最重要的事是,你认真对待家,家就会回馈你温暖、包容、美丽和你一切想要的东西。我一直想象,精灵只存在于你创造的整洁、干净、有创意中,而当你的家混乱不堪时,民间说的邋遢鬼就有地方呆了,而邋遢鬼是给人带来不好运气的。
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进门看到整齐的鞋柜,换上舒适的拖鞋,客厅明窗净几,沙发秩序井然,厨房一尘不染,阳台生机盎然,鲜花怒放,心情不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吗?我们总想追逐远方,但当我们不能浪迹天涯时,就把自己的家过成诗和远方吧。
当我们总在抱怨没有的时候,是否想过我们可以创造什么?当我们总觉得心无所住的时候,是否想过心之所安,就是身之所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