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林苑整个事件看,张释之显然偷换了概念。上林慰疏于职守,业务不熟,应当予以撤职;而虎圈啬夫认真负责,了解掌握苑中所有禽兽的情况,应当予以提拔。这跟巧言令色有什么关系?
当初,南阳人张释之在长安当骑郎,干了十年也没有得到提拔,就不想干了,准备辞职回老家。袁盎知道张释之有德才,就向文帝推荐了他,被提拔为谒者仆射。骑郎就是担任骑兵的郎中,秦时始置,汉继续沿用,秩比三百石,属骑将,平时居宫中更直宿卫,皇帝出行则充车骑侍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以赀为骑郎。”谒者仆射就是谒者的长官,秦朝始置,汉朝沿置,属郎中令,汉后来改郞中令为光禄勋,秩比千石。前回对谒者已作解释,就是国君、皇帝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大概相当于皇帝办公厅秘书,谒者仆射就是办公厅主任。
办公厅主任就得天天跟着皇帝。一天,张释之跟随文帝来到皇家禁苑上林苑中的虎圈,文帝向主管上林苑的上林尉询问各种禽兽的数目,先后问了十多次,上林尉眼神左右闪躲,全都答不上来,倒是站在一旁的虎圈啬夫代上林尉回答了文帝的提问。文帝很详细地询问禽兽登记情况,想考察虎圈啬夫的才能,虎圈啬夫回答了所有提问。文帝说:“当干部不就应该当个这样的干部吗?上林尉不不称职啊。”文帝于是诏令张释之任命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迟疑了一会儿,走近文帝说:“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什么样的人?”文帝说:“是个长者。”张释之又问:“东阳侯张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文帝说:“长者。”张释之说:“周勃、张相如被称作长者,但他们两人说话稳重,不像这个啬夫伶牙利齿。秦重用刀笔之吏,这些人都争着比会说话,它的弊端是空有其表而无其实,皇帝听不到对朝政过失的批评,以至于使国家慢慢土崩瓦解。现在陛下因为啬夫善于辞令而破格提拔,我只怕天下人争相效仿,争着练习口辩而无真才实学。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上位者对百姓的影响,那是比影随景还要快啊。提拔任用干部不可不认真考察!”文帝说:“您说得对!”于是就没有提拔这个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