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谢亚楠坚持分享740天:的确不同!

一、约练收获

1.集体读书“如何克服困难”成为次目标(94)

这是第一次完整参加,收获真是挺大。

完成大目标,遇到小困难,

退而求其次,暂且看眼前。

先用奇迹假设句,美好愿景仔细描。

自然表现行为多,选择一些立即做。

再问例外来引导,成功经验聊一聊,

用何方法多做到?脚下一步试行动,

预演未来很重要。克服困难有方法,

介入态度再聊聊:动机意愿低或高?

评量问句关系句,分数高低都有效。

重要他人打分多,引发咨客自信高;

咨客自己打分猛,对比差异来提醒。

咨客态度有突破,眼前困境可改善。

巧用赞美多强化,使之巩固与扩大。

更多视角看问题,考虑重要合宜性。

动机意愿和信心,把握愿意主动性

这样的顺口溜,在成老师和其他老师的解读下,越来越清晰了。

2.集体读书(95)

学到了阶梯式问句。

所有的问题都是有一个方向的。

话说完了,心就满了。

二、读书收获

1.好的沟通是健康家庭的一个标志,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可以直接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满,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假若孩子心中有了不满,但却又被禁止表达,那么他们就会发展出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来,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被动攻击”,即孩子有意无意的做错一些事情,然后惹得父母特别生气。“被动攻击”最典型的例子是“医生的孩子常生病,教师的孩子不学习”。

这样孩子的父母有三个共同的地方:第一对孩子的控制欲望非常高,第二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第三他们不允许孩子表达对父母的不满。这三个特点结合在一起会让孩子感到窒息,他们其实对父母产生了深深的不满,但不能用主动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就采用了被动的方式。

要改善这一点最好的方式就是适当放手,即父母给孩子制定一个基本底线——认真生活,不做坏事,然后放手让孩子去决定自己的人生,只在非常有必要的时候才去帮助孩子。

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但做父母的常常忘记这一点,他们不让孩子去做选择,总是忍不住要替孩子做选择。如果孩子没有秘密,那么孩子永远不能长大,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就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2.让焦点解决咨询师感兴趣的是那个期望的目的地,而不是对假设路径的描述?区分路径和目的地,过程和结果的关键问句十分简单——“这会带来什么不同?”有趣的是,路径与目的地之间的区分也是焦点解决咨询师解读来访者回应的另一个基础。从负向词汇过渡到正向词汇的方式十分简单,关键词就是“替代”。

3.引发孩子不快乐的原因各不相同,需要学习相应的技能才能找回他们的快乐,但是通常来说,不快乐的孩子就是要学会更好的享受他们的生活,换句话说,他们需要找回他们失去的快乐。

4.对于我们来说“情绪”就是一个名词,一个没有褒贬的中性名词,当我们不再给情绪贴上好坏的标签,我们就和情绪和解了,而且它能指引我们看见自己和别人,因为在冲突时刻,是情绪让我们找到连接的切入点。情绪不是用来控制的,它是用来看见的。

神奇问题:他的情绪密码是什么?

第1步我的情绪是什么?

第2步他的需要是什么?

第3步,知道了他的密码,我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5.想法只是故事。不要对任何信念过于执着,可以秉持某些信念,但不要执念。如果一个想法确实有助于你去创造一种丰富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那么就去充分利用予以重视,发挥其指导和激励的功用,同时也需铭记它仍然只是故事,是一个语言片段,好好利用它,但别过于执着。学习和仔细关注那些真正在发生的事,而不是本能的相信大脑对你说的话。归根到底,想法不过是到我的头脑中来做客的一些文字。

6.只有理解了恨才能理解爱,只有当我们刻意压抑心中的恨意时,它才会对我们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接纳自己心中的恨意,接受它的馈赠,而不去刻意压抑它,让恨意得到承认,得到排解和释放。

7.嘴巴说话要三利,利国利民与利己。天下好话佛说尽。你看佛教把天阴称什么呀?慈云密布,太阳出来叫佛光普照,一下雨叫普降甘露,你看,它在所有的我们认为不好的过程中,都能说出正能量的东西,实际我们人生就是个转念,转恶为善,化敌为友,实际就是用这种方法。管好你的嘴巴就是最大的善。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我们说出去的话呀,就像倒出去的鹅毛一样,一旦出去了,风都吹得八方奔跑,你想收都收不回来呀。

三、微课收获

受吴老师之邀,今天再次分享幸福系列课程,分享幸福,传递幸福的本身,也是一件幸福而又快乐的事情。越分享越幸福,同时在分享的过程中也有更多的觉察:比起昨天,今天的开场似乎好了那么一点点。坚持下去,先把自己的第一个100天完成。

四、写给自己

感觉昨天做了很多的事,早上挣扎许久才得以起来,打算今天彻底给自己放松,放飞,不想听的不听,不想看的不看,不学习了又如何?出去溜达溜达,看看太阳看看人,也很是惬意。

不过盘点下来,今天还是完成了约练,阅读,微课,录音,直播,等必须完成的事情,丝毫不比昨天少啊,反而感觉到更轻松,也更从容,原因何在?

可能就是因为有那个念想了,把“一定”换成“我想”,用“习惯”代替了“必须”,慢下来的节奏,的确不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