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人情淡薄、以利为主的年代。
人性,本就是“唯利是图”的。为了生存,人们要追求利益;为了过得更好,人们要追求利益;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人们依旧要追求利益。
追求利益的物欲,会逐渐消磨人之感情。热情的年轻人,会成长为冷漠的中年人;天真的乖孩子,会成长为圆滑的社会人。
在“物欲横流”的影响下,无数人都会选择抛弃感情,远离关系,越活越冷漠,越活越无情。哪怕对于亲情,也没有任何的留恋。
如今的“断亲潮”,就是物欲横流对于人性影响的最好印证。人们连亲情都不在乎,又怎么可能在乎其他的关系呢?
深陷于断亲潮的中年人,正逐渐抛弃这几种亲情。
一、逐渐抛弃“夫妻”之情。
一谈到中年夫妻,就想到一句话:“中年夫妻吻一口,噩梦能做好几宿。”
刚结婚的时候,男女双方你侬我侬,你依恋我,我也依恋你,就跟糖豆一般黏在一起,特别甜腻,还满口海誓山盟的承诺。
等相处的时间久了,该做的事儿也都做过了,就会感觉到“腻”。好比吃饭,天天都吃牛肉饭,不出一个月,就会对牛肉饭反胃。
断亲潮加剧,第一时间影响的,就是夫妻之情。因为男女双方本就是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闹矛盾或者各走各路,是很常见的事儿。
不然,为什么当下的“离婚潮”频频出现呢?古人所说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是很有道理的。在现实面前,感情都显得特别脆弱。
有的夫妻,哪怕没有离婚,也分房分居,关系名存实亡。这,不就跟陌生人一样了吗?名存实亡的婚姻,也算是断亲了。
二、逐渐抛弃“亲戚”之情。
《增广贤文》有言:“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人穷,哪怕身处闹市,也不会有人询问。人富,哪怕身处深山,也会有人登门拜访。贫与富,决定了别人对于我们的态度。
过年回老家的时候,亲戚问我们,赚了多少钱。我们回答,赚了几十万,亲戚绝对会奉承我们;我们回答,赚了几万,亲戚绝对会看不起我们。
都是亲戚,为什么非要如此“势利”呢?一切,都是人性的问题。人性,本就是欺软怕硬,拜高踩低的,哪有什么真感情呢?
人到中年,不会越活越热情,只会越活越无情。当人们看透人性,那人们就会选择远离亲戚,跟亲戚保持一定的距离。
与其逢场作戏,不如减少见面;与其相互势利眼,不如各相安好。
三、逐渐抛弃“兄弟姐妹”之情。
民间有句老话:“兄弟不共财,姐妹少往来。”
兄弟之间,就不要谈及利益了。一旦谈及利益,关系就破裂了。姐妹之间,就不要频繁往来了。一旦频繁往来,就闹出矛盾了。
父母还在,兄弟姐妹之间还能和谐相处,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给父母面子。随着父母离开,兄弟姐妹之间就形同陌路人,或者亲兄弟,明算账了。
举个例子。父母离开后,留下了几十万家产,每个孩子都想拿大头。如此,他们不就会为了父母的家产,而反目成仇了吗?
在利益面前,并没有所谓的兄弟姐妹,有的只是个人的贪婪和欲望。试想,人们会为了几块钱而吵起来,如果涉及到几十万,上百万,不就更加疯狂了吗?
人性这种东西,是经不起考验的,尤其是利益的考验,直接扭曲人性。所以说,人到中年,不会跟兄弟姐妹愈发亲密,只会跟兄弟姐妹愈发疏远。
四、逐渐抛弃“亲子”之情。
孩子还在读书,父母对于孩子会比较照顾,不论孩子提什么要求,父母都尽量满足。在父母看来,正在读书的孩子,依旧听话。
等孩子读完书,出来工作了,有了自己的三观和想法,那他们就不会听父母的话。这个时候,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就变了。
一部分父母认为,养儿防老就是个笑话,养老防儿才是现实。晚年最大的敌人,其实是啃老的子女。
一部分父母认为,我催孩子早日结婚生子,孩子却不听我的话,非要单身,现在一看到他们就烦,真的是越长大,越叛逆了。
人到中年,身为父母的你,是否有这样的想法呢?我想,都会有这样的想法。父母和孩子,都存在观念上的隔阂,而这种隔阂,就无法消除的。
父母有父母的一套,孩子有孩子的一套,大家的观念都不一样,注定会火星撞地球,没有以往的和谐,只剩下无休止的争吵,让感情逐渐变淡。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