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找工作和适应,简书更新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今天是新入职的第九天,逐渐找到工作定位,进入工作状态,创作和记录也该回归正常了。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这辈子,注定要跟文字厮守一生了。从媒体到能源公司战略部,始终未脱离文字这一 生产要素和对象。如果说媒体有时难以避免文风浮夸和信息面失真,公司战略部所面对和输出的文字则是纯粹的公文体和竭尽全力接近真实。一周以来,70多条法律法规的检索、整理,部分法规的提炼、解读,我的非睡觉时间,全部陷入文字和屏幕里。偶然想要抽离,却发现不自觉打开的还是公众号上的文章,不过是陷入了另一个文字陷阱中罢了。想起自己离职之初的信誓旦旦:此后文字只留给自己,不再奉献给工作。现在想来,这辈子靠什么吃饭,拥有怎样的生活,一切都已在冥冥之中注定。
文字上面,我并非天分。以前我总以此为借口,不愿在此处深耕。求职时我告诉公司副总,文字并非我强项,虽然优稿也层出不穷,我却是以行动取胜。言外之意是,你所见之鸿篇巨作皆是事实,能力如何一目了然。然再有过高要求,以为我可以驾驭辞藻华丽之语,非我之能也。尽管如此,领导还是投来了橄榄枝,让我感激涕零。虽然我不愿虚夸我此前的文字功底,在暂停码字的几个月里,“文字上的非天分”的想法却日渐消散。
在这三四个月里,我读了此前35年未曾读过的图书数量。有重读的《瓦尔登湖》《额尔古纳河右岸》等经典,有《童年的消失》《娱乐至死》《技术垄断》等大学时未开启的传播学经典,有《雪国》等日本文学,更有《光草》《风之王》等大量的国际获奖童书,阅读喂饱了十年消耗一空的我,阅读也给了我新的技能和视角,原来,我所认定的“文字非我天分”是何等偏颇。之所以小学写作文从“我家住在云山脚下”开篇,然后就无法继续,是我们内心的世界贫乏决定的。在那个油盐尚缺、稻草御寒、课外书籍为零的年代,少时的我们不是有没有实现阅读自动化的问题,而是会不会阅读,有没有阅读的问题,更别提什么语言智力的发展了。童年阅读的缺失,在我做了文字工作十年之久的今天,仍旧会面临读写上的困难。在何处耕耘,就在何处收获。为了弥补少时的缺失,我一方面大量引导孩子的阅读,可以说他的阅读水平,早已在我之上。另一方面我笃信,技能有最佳发展时间,但也有全年龄段的适用性。35岁再来补读写技能,说出来可能无人可信,这却是我定下的修行。
未来已来。认清自己,拥抱自己,不再说我不会什么,更多问我想要什么。带着这样的新思维,大胆开新路。新型电力系统和综合新能源是未来能源的新路,也是我的新路。下一个十年,自信、踏实、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