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何交友?
人非圣贤,不能孑然有所成就,亲师而外,取友为急。
二、交友意义:
1、成就大事需要
2、学习提升的需要
3、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完善品德、提高修养、丰富内涵。
三、交何友?
交友标准:“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不谈家庭琐事”“只愿意谈论大事”
四、如何交友?
择友甚严,居恒鹜高远而卑流俗。
“仁”:意愿,愿意与人亲近。
“知”:辨别能力,了解他人就是有智慧。
“省”:对照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不是那种孤独清高、孤芳自赏的迂腐书生,而是一个广交天下奇杰的热血青年。在他看来,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取得成就,交结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奋斗,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他不但重交友,更为特别的是交友之奇,朋友间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只愿意谈论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他认为,这样的人不在官府庙堂之上,也不一定在自命不凡的精英圈子中,那些一无所有的贫寒学子,那些被看不起的下层百姓,往往隐匿着一些非常之人,能做非常之事,能创非常之业。一师毕业时,毛泽东周围真地聚集起一批奇友,看起来无特别之处,但却个个胸怀远大,有救苦救难、救国救民之志。这些年轻人虽然人生道路各异,却以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伟业永载史册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这是人生中场我给自己的警示,“与成功者为伍,与智者同行。”人生上半场的球赛打得稀烂,相较于队友和对手,拖了后腿,自身技能不足,被伤得体无完肤。但人生有上半场,亦有下半场。无论结局,身负重担,定当不负众望。既已上场,无路可退,知耻后勇。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团结万事能成,对抗十事九空。
教员作为高屋建瓴、总览全局的人物,其面对的人际关系十分众多且复杂,但我们细品他的经历会发现,他总是显得闲庭信步,游刃有余的样子。
经过对教员具体事例抽丝剥茧的分析与解读,我发现,其实教员的思路非常的清晰和明确,他的出发点只有一个:人都是知恩图报的。
这是对人性的一个大胆假设,只有确立了这一大前提,我们才能无所顾忌地去行利他之事。由此,对于人际关系教员的策略就是利他思维,通过利他从而更好地利己。
人际关系的本质说起来就三点:如何展现自己的价值又不招致他人忌恨,如何让他人为你卖命并且心甘情愿,如何说服他人与你合作又不失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