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少年大不同的创始人陈瑜在采访一位培训机构负责初中英语高端课程的老师时,这位老师说她在机构招生时,有了一个新发现:很多到了一定水平段位的孩子,他们是心甘情愿被“鸡”的,而且,他们也在自己“鸡”自己。
比如面试,有家长打电话说,老师,今天下雨,孩子刚春游回来,特别累,就不去了。结果10分钟后,又来电话,老师,孩子自己非要去。
又比如有的孩子在听说某个同学在机构上了一个什么类型的课,挺不错的,孩子就会自己要求来上这个课。
孩子们还会自己进行排位和比较,我在某个班的程度怎么样?同学在上哪个班型?我有没有考上那个班?
不知道你在看到这样的情景时,会是什么反应。应该有好多家长羡慕不已,甚至特别激动,这样能自“鸡”的孩子多好啊,这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
在当下这样一个高竞争压力的环境里,孩子产生竞争的欲望,是很正常的。而且在正常的范围内,欲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完成学业,成长自己。
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从人的角度讲是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满足,它是一切动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
因此,欲望没有好坏之分。
但是当欲望过大,自己都无法控制的时候,欲望就成了吞噬一切的罪魁祸首。
还记得几年前那个15岁的初三马同学吗?他常年排名第一,而另外的秦同学由于总是略逊于他,排名第二,就把马同学的成绩优异变成了原罪。残忍地杀害了他的同学,刀刀致命。
谁能知道一个15岁的孩子,在挥起那把刀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欲望的力量强大到让他没有一丝理智和人性,只想要解决掉这个阻碍自己欲望达成的人。
这是个比较特殊的案例,他可能长期情绪得不到纾解,也没有来自家长的爱的支撑,最终选择把自己的激情、愤怒和不甘心都向外发泄出去了。
而有的人,没有选择向外,却选择了向内的伤害。
还是那位培训机构的老师,讲了另外一个现实的案例。
女孩子从小优秀,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到了初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好孩子扎堆儿出现在好初中里,竞争意识更强了,小学的优势就不再明显。
女孩子那个时候心理不够成熟,家长可能也觉得她很要强是好事,可以不用自己来催促她学习。
女孩子觉得凭什么自己就考不了第一名,于是强逼自己考第一名。怎么都考不到,于是开始伤害自己,想死,自残。整个人变得敏感脆弱,特别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认可。
最终,她也考上了大学,但是一直在服用抗抑郁类的药物。
从被“鸡”到“自鸡”,看上去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但还是请家长认清自己孩子的现实情况,再欢喜不迟。
比如,有的孩子是把父母对自己的焦虑内化了,他打心眼里觉得,考不上985、211就没法过上好日子,他会把这件事看做是自己的奋斗目标。
这样的孩子一路走过来,会在真正考上985、211的时候,或者进入社会后发现985、211也不能当做金钟罩铁布衫来护体,顿时会失去方向感,产生很大的困惑和迷茫。
他需要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当初那个被称作梦想的一课,重新为自己的人生定位。
还有的孩子是被竞争的环境裹挟着,不自主的开始追求高分,追求排名,追求一种他们那个年龄的光鲜。
但是,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当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能力也有无法胜任的任务时,那种落差会刺痛他,希望这样的痛不会让他伤害到自己或者他人。
大多数孩子会把这个伤害施加在自己身上,于是你会发现,现在抑郁的小孩子非常多。他们都是非常善良的,不忍心把伤害给别人,只好自己承受。
前两种小孩给人的感觉都是比较成熟的,超出了在他们那个年龄的成熟。
第三种小孩,他把学习看做一种探索,一种打怪升级的游戏,每学会一点,都由衷的欣喜。不太在乎成绩和名次,好了,固然很好,不好,也不会太苛责自己,而是去找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这种小孩也会跟同学比较,他不是比较分数高低,排名前后,而是看其他人怎么理解的这个问题,而自己却没有掌握。
他充满好奇心和童真,好朋友成绩好,会开心的为他鼓掌,自己的成绩好,也会得意得去炫耀。
这样的小孩,会拥有持久的学习力。他“自鸡”的目的,会有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成分在,但更多的是一种解锁新玩法的开心。
看看这几种“自鸡”的娃,你家属于哪种?如果是第三种,真的做梦偷着乐吧。如果是前两种,希望父母多成长,多学习,陪伴孩子走上真正的“自鸡”之路。
著名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