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某个微信群在聊到高考和寒门出路的时候,有人分享了这本《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我便收藏了起来,因为这个微信群里分享的书都还挺好的,上一次分享过《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也让我觉得非常出色。
后面开始读这本书后,马上就被吸引了,第二章还没读完,我就迫切地分享给了家人,后来我老婆还分享给了她的一些朋友们,高考结束后我也马上分享给刚高考完的表弟。
这本书记得最初是一篇硕士论文,后面才被导师要求扩写一下,变成书来出版。这本书主要是访谈了南北两所大学的不同背景的学生,想要探索出来到同一所大学的大学生,为什么出路分化会那么严重,有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有些早早的就计划好了人生。
书里早期将学生分为了目标型和直觉型的人,几乎可以说,出身好的人就等于目标型的人,由于其家庭的见识和熏陶,其在大学里目标是非常坚定的,早早就明确了读研或工作方向之类的目标,而且以功利的心态面对大学里的选择,最显著的就是对待成绩的态度,通过策略性的选课、和导师处好关系等方法,用最低的代价完成目标。
对比于目标型的人,直觉型的人大多出身贫困家庭,从来到学校开始,就比出身好的人多花了不少时间来克服自卑以及学习如何在大城市里生存,在学校的方向上也没有人和人指导方向,甚至听信了一些“大学就是放松和玩”的心态,在成绩考砸了之后才知道考研、出国这些路都依赖于绩点而后悔莫及。
书里的一个比喻非常恰当,进了大学之后,就像是进了迷宫里,纷繁多样的大学生活会让很多人迷失了方向,直觉型的人靠着直觉行事,碰壁后再换方向,走得很乱和很慢,而目标型的人就像有指南针一样,从一开始就很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大一大二还看不出来,但慢慢的就发现其已经把直觉型的人甩在身后了。
这本书在后期还增加了“是否有价值导向”维度,结合“是否为目标型”合计将学生分成了四类人,这里也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原书。
这本书我非常推崇的原因,在于其几乎就在写我的大学经历,“自卑”、“无方向”、“觉得为了成绩和导师处好关系是歪门邪道”,而目标型的描述几乎就完美的刻画了我的老婆,目标型极强。
正是书中角色和我的相似性,让我觉得很可惜,如果当初能看到这本书,肯定能让我在大学里少走很多弯路,说不定现在能有更好的成就。这也是我非常急迫把书分享给我表弟的原因,任何出身不好的学生都可以读一读这本书,肯定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