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经典第三十七天
继续修习论语第九讲课《四处攀附的中年》
景公问秦穆公为什么可以带领秦国称王称霸?最后能成就一番霸业呢?跻身于春秋五霸呢?
孔子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他说秦国呀,虽然这个国家国土面积很小,但是有着非常伟大的志向和抱负。
处虽辟行中正。地理处置虽然偏僻,但是人家走的路,行的路是中正的,行的是大道。
然后说,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又举了个具体的例子,他说你看人家秦穆公,把那个五羖大夫,五羖大夫就是百里奚。
我们史书上有记载,百里奚起于市,70岁高龄了,被秦穆公从虞国,用五张黑羊皮换过来。
然后秦穆公把百里奚,用羊皮换回来以后,彻夜长谈,与语三日,讲了三天三宿,然后觉得这是个人才。
就是把一个犯人,一个没有品阶,没有地位的这么一个人,直接授予国家最重要的位置。最大的权利交给你。授一个以政。你来当宰相吧。
然后孔子说,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也。
孔子在这做了一个论断,说齐景公你问我这个问题啊,我觉得都问小了。
按照我刚才讲的这个例子,秦国国虽小,志却大,处虽辟,行中正。
然后能把百里奚这种相当于罪犯级别的人,聊了三天天儿,直接把一个国家的大政委赋予他,这种人,就想他这种作为,别说是当个春秋五霸了,孔子在这儿讲,虽王可也。
就是当全天下的王,当天子,都没问题,当然这句话也被孔子一语成谶,到最后的时候确实是秦国统一了天下。
《史记》当中就是这么一个简短的对话,这么简短的对话可以看出什么问题呢。
就是孔子,一方面他看问题很精,就是那种聪明深察,看问题看的很准,非常聪明。
而且博辩广大,人家一问,马上没有任何的打奔儿,直接就对上去了,特别聪明。
所以,这两点体现出,孔子他自身的这种特点,眼光长远,思维敏锐,看问题透彻,所以他对秦国做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以至于后来始皇帝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孔子看问题是非常的深刻,非常有见地的。
但是孔子说的这句话,老师想说的是,这段话不仅仅在说秦国,这段话还是孔子30岁的时候,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境遇,对自己在仕途上,现在还是个小公务员,对这种现实情况的不满,他是借着秦国的这个事,在说自己。
说我这个水平这么高,到现在都没有人用我,以至于我现在还拔剑四顾心茫然,哪哪都去不了,我现在还在这儿混着呢。
实际上孔子是在借秦国的事,借百里奚的事在说自己。
实际上他一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回答了齐景公的问题,一语双关,又借百里奚的事说自己,这个说话水平还是很高的。
所以说孔子聪明伶利,太聪明。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这段话《史记》把他表露出来,说明什么呢?
说明孔子很聪明,看问题很深刻。
但是恰恰因为你很聪明,你看问题很深刻,所以注定你后面的仕途,你在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当中,你跑不远。
所以老师讲,孔子没有听懂老子讲的那几几句话。他要听懂了,他不应该这么讲。
感恩老师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