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曾国藩2021年7月14日10:51:10
原由:之所以写这个人,是因为有太多的书说了他的故事。故事对于一个人来说,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从经历中发现,一个人的中间的经历,挫败后的思考,转变,还有后天努力,坚守底线,忠于信念,这些都决定了他的成就。本身这个人按命来说,不会有这个结果,或是具备的天赋,也没有这个结果,可是偏偏上天没有刻意安排,只是他在做,天顺应而之。
简介:曾国藩,是晚清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评价: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成长:他从“愤青”到“老奸巨猾”,其中一生的五次耻辱一、秀才考试被考官公开批责。二、“画图甚陋”遭同事讥笑。三、批评皇帝与被“京师权贵唾骂。”四、在长沙“打脱牙和血吞”。五、曾国藩的江西之困。而在被皇帝冷落后,也是太平军让他再次成为主帅。主张打呆仗,结硬寨。就是到了一处不打,结寨防攻把对手困死。一个个的攻下来。攻城不是一天两月,而是一年两年。
转变:他又是如何脱胎换骨的呢?在三十岁是个普通人,还是一个麻烦的人。后面经历后就普成了和气谦虚周到了。对皇帝不再是直言不讳了,也学会了打太极了。也和别人同流合污,这里不是真的。对于军队,不是一直严,也是严宽相济。经过数年后,他确实已经称得上老奸巨滑了。虽然这样有时也使用权诈手段,但其内心操守依然分明,在大事大非上面从不含糊。
自律:从早年的愤青,单纯思维。唯我独尊,矫激傲岸。中年后经历五次耻辱,也变得以质朴为基础的圆融。做到这一点,完全是自律,从要求自己开始。然后培养一批正人君子,占据要位,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实现了良性发展。他在做官的同时,花了大量的时间用来育人。可谓用心之深,用力之勤,在中国史上无人可比,所以这也是多人写的原因。
学习:他的故事,可以算大器晚成,也可以算是一部成长史。至少蜕变,每天自省,就是一个佐证。学习从来间断。虽慢但是贵在坚持几十年。从来也不由命运的安排,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做人做事。他的日记和家书,诗文,到今天也是可歌可泣。因为智商不过中等,就是笨拙的与众不同,成就了曾国藩的非同一般精明和高明。
笨拙:他自己也说天下之至笨,可以胜天下至巧。这来自于他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比如说读书考举,父亲要求读不明白上一句,就不要读下一句。不完成今天的事,绝不睡觉。没有技巧,没有捷径,就是一条道走到底。比如选军人,只选农夫乡下,老实做事的人,一挑会说话的人。
待人:曾国藩一生待人接物也是以诚相待。自己一生不说大话,不求虚名。做事也是别人占我便宜,我不占人半分。左宗棠一生都是挖苦打击,以怨报德,而曾国藩终生未还一手。李鸿章是他弟子,也是玩心眼,而他始终爱护提携。就是这种质朴的处世方式,所以曾国藩一生的朋友很多,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再者自己的笨拙打法,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
影响:再说曾国藩的思维,是克服了中国思维上最大的弱点,是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一切,却缺乏严密细致的推理过程。中国的思维多数是大而化之,以一言包括万物。总想找到一个窍门,一下子了解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比如儒家就认为道德修炼,普能处理世上的事,这显然是非理性的。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行为,而行为也正是能有效才算是目的。
最后:而这种以重视实证,重视逻辑,也是西方和后人所发展出来的理性思维,有了学术性的体系。中国人喜欢下结论,而他一生都是无书不读,无学不窥。曾国藩的一生,写的人有无数,而我只有几个字概括:下笨功夫,无书不学,坚守原则,命不由天。这也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这也是我喜欢并写下他的原因,我用自己的表达整理如上的内容。以此勉励,警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