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调整好了,能力有所提升了,一直在学习中,不坐井观天了,自然就不会再去羡慕别人的班了。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班级问题也是如此。不是所有的学生问题都能解决的,有些问题就像癌症,班主任要拿出对待癌症病人的极端耐心和坚定信念,这是一场极其艰苦的拉锯战,来来回回好多年,最后的结局也许出人意料的美好,也许就撒手人寰,只要尽心尽力了就好。
老师不要高估自己的教育能力,家庭是孩子的复印机,家庭教育出问题,孩子就会出问题。学校代替不了家庭,老师代替不了家长。
他如今淡定从容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还有爱过他恨过他的人。一个特级教师的气质里,必定藏着他经历过的所有种种,委屈和伤害,一定会有。
“学校并没有转变家长价值观的任务(当然,可以劝劝试试),这种任务是教师绝对无力单独完成的。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学校里教师与家长的冲突,往往是教师‘改造家长’的意识过于强烈造成的。教师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了,对自己影响他人的能力,也估计过高了。”
老师的基本功修炼中,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掌控自己的情绪。当你意识到任由自己的情绪恣意泛滥会带来的众多危害后,你就要提醒自己:做一个情绪平和的老师,课堂就是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忽略掉绝大多数学生,和某个学生斗智斗勇。就算你赢了,你也输掉了课堂。
“专业”这个词语,包含的意思很多,我放在第一位的是“平和的情绪”。如果没有平和的情绪,其他都谈不上。当你暴跳如雷的时候,当你火冒三丈的时候,除了冲动地说出一些伤害的话语、使出一些不雅的蛮力之外,还能如何呢?教育从来都是艰难的,如果每个学生都那么让人省心,那么聪明伶俐,那么教育也许就只要教而不需要育了,也许只需要一台电脑播放知识,而不需要教师这个职业了。教师这个职业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需要更多的与人沟通交流的专业知识,我时常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对学生说的这句话是一个老师说的话吗?”有时候,我们一直觉得自己对某个学生忍无可忍,可是,你知道吗,他也对你忍无可忍呢?可他还是忍了。有时候,何止是说话?一个眼神,也许就让学生的心远离了你。
一切包含着“鄙视”“怨愤”“讨厌”“嫌弃”的眼神、话语、动作,都是不专业的,在教师这个职业中都应该避免,否则就算你表白千遍万遍“我是为了你好,我是爱你的”,也没有用。
一个情绪平和的母亲是一个家庭最需要的,一个情绪平和的老师是一群学生最需要的。在大学师范院校中,也许应该开设一门专业课《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