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和往年一样,长辈们给了儿子一些压岁钱。以前,都是我替他到银行去存钱。今年,为了培养他的自立能力,我就把原来特地为他开的一个零用钱折子交给他,准备让他自己到银行去存钱。没想到,我刚把事和他一说,他便很激动地说:“我不去银行,不去!”儿子的这种态度让我有点糊涂了:他是个听话也并不胆小的孩子,怎么会对独自去银行存钱有这么大的反应呢?开始,我认为他肯定是不希望把钱存入银行,可一问,不是。再问是什么原因,不管我怎么做工作,他就是不说原因,也不肯去。无奈之下,我只好逼着他作选择:要么自己去银行;要么把不去的原因告诉我。在我的坚持下,他十分委屈、极不情愿地把不去的原因告诉了我:原来,去年十月份,班上有个家庭比较困难的同学生病了,他想把自己的零用钱取出捐给这个同学。当他来到银行时,可能是当时人比较多,轮到他时,那个工作人员态度特别不好地凶了他几句,在校在家都是一帆风顺的他特别受不了,于是钱也没取他就回家了。所以当我要他一个人去银行存钱时他便坚决不去了。弄清缘由之后,我列举了一些自己的例子告诉他谁都会遇到别人有意无意的伤害、每个人应该怎样去面对别人的伤害。在我鼓励下,他独自一人来到了银行,完成了存钱的任务。
让儿子独自存钱的事是了了。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件发生在我家的一件小事,却让我思考了许久。是呀,现在的学生,优越的生活,长辈的呵护,使他们成了“温室里的花朵”, 很少受到挫折的他们,当一点点的不顺利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时,便让他们感觉到受不了,其心理承受能力之差已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如南京市一位女中学生陈某中考后,自认为考得不好,一点信心也没有,在录取通知书下发的前一天寻了短见;苏州市某中学高一学生李某,因受不了同学的冷言冷语而服毒身亡;山西省某中学学生,为了同学间的一点小事,而悬梁自尽;武汉市某中学一名学生因被一清洁工不小心撞了一下,几句口角后,便拿刀子捅伤了清洁工;武汉市某中学一女生,因长期与外婆生活在一起,受不了外婆过分的唠叨,便拿绳子勒死了外婆......
心理适应能力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只有具备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才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上述现象在客观上给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造成了很多不良后果。因此,对孩子进行心理适应能力的教育,维护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学校和家庭均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我校教师中开展了一次讨论活动,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个不可忽视的教育盲点,同时也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能够取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呢?
一、确定目标
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一样,也要有明确的科学的教育目标。为使心理适应能力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心理教育指导小组,小组成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参考有关的理论文献,制定了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使学生正确认识、接纳、发展、完善自我的培养目标,确定了学习心理教育和健康情感心理教育等两大教育内容。同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教育任务。
二、定期开课
通过专门的心理适应能力教育课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实施心理教育最直接的一种手段,它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到最基本的心理教育。我们所开设的心理适应能力教育课包括“学习方法指导”和“健康心理指导”两大内容,二者在目标任务上各有侧重,在内容安排上各有特点。学法指导课重在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的指导,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用具体的方法指导替代枯燥的说教,比如:如何克服抄错数字的毛病、如何高效率地背诵等关于记忆规律、记忆策略、思维方式的指导等;健康心理指导课主要是针对情绪、情操、胸怀、兴趣、爱好、意志、理想、信念、适应能力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才。上课时以班为单位,每一课围绕一个目标,对学生的生活适应、情感、意志,以及人际交往等进行指导,教学中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故事法、情景法、角色法、讨论法、设想法等多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三、加强交流
为了拓宽师生间心理交流的渠道,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各年级的心理辅导教师采取每周固定时间开展面谈或以书信、电话等多种形式的个别辅导。同时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向上。
四、提供平台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机会与场所,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锻炼心理适应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读书会、心理咨询、社区实践活动、义工等形式。
心理适应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与配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有意的引导与教育,及时化解和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和心理,才会让孩子们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社会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