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了赵实老师的《进化笔记》,一读爱不释手,一口气读了第1章,感觉这本书,跟我们这个场域的气场很吻合。有一些提法更加的深入。每一篇篇幅不长,但很睿智,很有哲理性。这是教师节的一份厚礼。此刻的当下读到那些闪光的句子,感觉都是来启悟我,引领我的。感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翻开自我评价,一个句子撞入我心里。“人,生而柔软,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心才变得坚硬起来”,我立刻感觉自己被理解到了。我所有的坚硬,原来都是为了保护自己。赵实老师用诗一样的语言,哲理化的表达,道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感受。我们如何让自己柔软起来?让自己的本我真我,真实地展现出来,可能需要走上勇气之路。
一,聆听之心,心灵开阔之路。
不带评判的聆听,才能真正的理解彼此。当我们放下自我,放下评判,专注的聆听,我们的状态是开放的。我们才有机会了解事情的本来样子。当我们被情绪裹挟,我们只能走在自我的狭隘道路上。就看不到真相,我们关在了自己的牢笼。
孩子写作业磨蹭,我会催促他,指责他。当我爱人问了孩子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写的这么慢呢?孩子回答,他想写的更好。当我听到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我所有的苛责立刻抛到九霄云外。孩子不仅要做对,还要写工整,写美观,他用的时间当然要长。这是孩子对自己的要求高,这是多好的做事态度。我在那一刻理解了。我对孩子的态度发生了360度的大转变。当我放下评判,全然的聆听,我不仅理解了孩子,还看到他做事情的态度和品质。心里特别宽敞,我感受到聆听的力量。
二,恐惧之镜,走向勇气之路
不确定性是世界本来的样子。出问题的地方是不确定性,如同一面镜子一样投射出我们的恐惧。我们常常把不确定性与失败联系在一起,因为我们害怕自己做不好一件事情。你在哪里有恐惧,不确定性就在哪里让你看见恐惧。这就是恐惧之镜。
对照这段话,我把自己的生活带入。在讲公开课的时候,我恐惧焦虑,是因为我不知道这堂课能不能讲好,对讲好这堂课我是不确定的。但当我全身心的和学生互动的时候,恐惧好像减少了。
赵实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方子。当我们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与伴随而来的恐惧待在一起,带着好奇,看见他,与他对话,去了解他来自哪里,他想通过恐惧要告诉我什么,他带给你怎样的能量。不仅不能讨厌不确定性,还得赞美他,因为它蕴藏了无限的可能性。其实他是想告诉我们,追本溯源了解不确定性来自于哪里?这个不确定性除了带给我恐惧,我还看到他那些好的一面。或者我从中又发现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恐惧之镜,让我们不停的追溯,带着勇气向内探索,也许能看到落英缤纷的桃花源。
三,临在当下,所有的发生都是资源。
文中讲了一个故事,特别佩服当事人。有一天他横穿马路,一辆大货车朝他驶来。司机猛踩刹车,在他几米远的地方停下来。然后跳下车了,冲他破口大骂。这位老师的反应让我惊叹。他说你的牙齿真好看。面对即将发生的车祸,他有惊恐。面对司机的破口大骂,他又害怕。他是怎么样做到赞美对方的?
他保持在当下,没被惊恐和破口大骂带跑。他稳住自己,跳脱出来看整个事情。所以可能由衷的赞美对方牙齿漂亮。这是接纳,更是修为。把眼前发生的不好的事情,变成修炼自己,砥砺自己的一次机会。把这个不好的事情变成了一次提升自己的资源。于是他从不好的事情中看到了好的一面。所以司机骂他神经病走了。他的做法确实与许多人不一样。他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哪怕突如其来的慢骂,他都平静接受。
读赵实老师的书,哪个句子都如珠似玉。读起来既让你感受到他的精辟经典,又让你感受到温暖的关怀。是哲理性与诗意性的相融。让我带着好奇潜入问题深处。让我把每个人都当成自己的老师,带着谦卑去看世界,打开心灵,去看世界。让我有勇气承认自己的无知,无条件的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学生天生都是学习者。让我看中人的成长过程,看淡结果。那些句子一读就发出金石之声,不信你来听一听:
放下自我,才能服务生命。
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发生。
越放松,就越有可能发现问题。
生命中的那些起伏,是为了让我们创造奇迹。
成长之旅不是变得更加完美,而是变得完整。
一旦明确了方向,温柔的水便可冲破一切阻碍,流向大海。
读着这些句子,听着鸟鸣啾啾,感受着凉风拂面,仰头蓝天如洗,白云悠悠。这些人文字如风景一样,让人舒服。在此情此景中读到这样的文字。想到那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