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T行业的危与机,以及你的突围地图
趋势,不是你跳上去的那班火车,而是你正在修建的那条铁路。
CGT行业的这班高速列车,正驶向一片既充满黄金、也布满裂缝的新大陆。
看懂地图,比匆忙上车更重要。
以下,是我从中关村CGT大会归来提炼的CGT行业PEST分析核心图景:
总体判断
行业正处于从“技术探险”到“商业航海”的关键转折点。
巨大的“价值共识”与尖锐的“现实裂缝”并存。
过去的玩法正在失效,新的规则正在由**“连接者”和“务实者”**书写。
P(政治):从“全球一体化”到“半球化突围”
地缘政治的风暴,正在将一片蓝海吹成两个“半球市场”。
风险:美国可能构建“技术壁垒”,试图阻断中西方在CGT顶尖领域的融合。这迫使中国公司重新思考“全球化”——它不再等于“美国化”。
机遇:中国的核心优势在“临床效率”:庞大的患者群体、灵活的IIT模式,构成了全球稀缺的“临床数据产能”。当技术在高地受阻,数据在洼地汇聚,这里正从“跟跑”试验场变为全球新技术验证价值的“必争之地”。
本质洞察:政治风险倒逼出“半球化”新格局。我们的战略缓冲带,不是技术,而是临床资源转化效率——这是吸引国际技术“过墙而来”的磁石。
E(经济):从“估值叙事”到“订单验证”
资本的热情正在退潮,露出理性的海床。经济核心矛盾,从“融多少钱”转向“赚多少钱”和“谁为你付钱”。
资本理性化:投资人不再只听“管线故事”,而是追踪CDMO/CRO订单交叉验证真实进展。这就像不看一个人的梦想清单,而看他的购物车——行动揭示真正的优先级。160家in vivo CAR-T公司的内卷,是泡沫出清的前奏。
支付多元化:当国内医保对“天价药”亮起红灯,支付战场必须外移。“支付能力套利”成为关键变量:
中东:高净值客户,用金钱换时间,是高价疗法的灯塔市场。
印度:渠道伙伴,仿制药企转型渴望,是中国管线借助其本地渠道的跳板。
本质洞察:商业化的核心是支付。国内支付天花板已现,必须进行全球支付能力的组合配置。License-out“卖青苗”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胜利是培育能自主征服海外市场的“全球产品”。
S(社会):从“技术惊叹”到“价值信任”
社会层面的挑战,是“认知差”和“信任差”。
认知差:公众仍视CGT为“天价神药”。破解之道,不是辩解成本,而是用可感知疗效数据,将“价格”转化为“价值”。
信任差(伦理):中东的“家属代签”与欧盟的“个人授权”之间的冲突,是文化伦理鸿沟。跨国合作不仅是技术和商业的对接,更是社会习惯和伦理共识的对接。
本质洞察:社会接受度,是商业化最后、也是最难跨越的一公里。它需要医学传播能力和跨文化治理能力。
T(技术):从“靶点跟随”到“基建自主”
技术环境反差最明显:我们在应用端繁荣,在基础端受制。
“应用繁荣”与“基础贫血”:体内CAR-T等领域有160家企业扎堆,这是典型“低水平重复建设”。真正决定行业高度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和递送系统(AAV9载体)**仍是“卡脖子”环节。
GMP厂房浪费之殇:目前国内GMP厂房普遍存在浪费,每个建成的厂房都适配一家公司的独特工艺,如果这家公司扩张,或者关门,厂房就面临着浪费。美国的移动GMP车厢式厂房已成熟,厂房可以随着公司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移动生产。比如我公司在北京,我给厂房装个车头,就可以把厂房开到上海,进行生产。这不仅是技术差距,更是工程化、精细管理的差距。
本质洞察:最大的技术机遇,藏在最大的短板里。递送系统、基因编辑工具、核心生产设备的国产化,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项——这是行业必须爬的“科技长征”。
总结:给你的三个行动建议
创业者:生死线是“差异化真实技术”+“FTO(自由实施分析)”,确保技术不仅能做,还能自由卖,避免知识产权泥潭。
BD负责人:成为“MNC战略解码器”,研读财报,分析专利到期压力和研发方向,预判收购需求,主动对接。
投资人:核心能力是“去伪存真”,用CDMO/CRO订单、设备采购清单等“硬数据”作锚点,穿透PPT迷雾,找到真正创造价值的公司。
关键结论:CGT的未来,属于“全球化思维”的“半球化运营者”。
他们能最大化中国的“临床效率优势”,精准配置“全球支付资源”,并坚定不移投入“底层技术自主”。
这三大支柱,是穿越周期、驶向新大陆的坚固航船。
备注:以上分析基于《2025中关村CGT大会实录》提炼,仅为行业趋势探讨,不构成投资或决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