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两会上关于学校教育与课外辅导的话题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往日活跃在各个妈妈群里的代购、买买买,投票、拉票及各种拼水果以及各种吐槽,顿时变成现实中迎面扑来的教育压力话题。
几乎所有妈妈都在焦虑孩子的教育和求学出路问题时,我发现,归根到底,都是孩子学习成绩惹的祸。
仿佛所有人都明白好的成绩并不代表好的未来,二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更多的共识却又是在当今的选拔机制下,好的成绩代表了孩子选择权的增大,代表着孩子进入社会后能够被人挑选以及挑选别人,而不是被人结结实实地踩在脚底,做最辛苦的工作,拿最低的收入。
尤其伴随着孩子进入小学高段及中学后,妈妈们的压力更是与日俱增。
由于自己孩子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不少妈妈的强烈自责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有的妈妈感慨自己有了二胎后,教育孩子的时间精力不够,导致老大的成绩直线下降;有的后悔小的时候学习习惯没有养好,怪自己当时太宠爱孩子;有的难过自己的能力没法辅导孩子,课外机构高昂的补课费用又贵的无法承担,眼看着孩子自生自灭……
真可谓一片哀嚎,满目心酸。
我也正在孩子小升初备战的煎熬中,仿佛隔着浓浓的雾色,迷茫中正在找路。
可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路究竟在哪里。
最近看了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书中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深刻论述,让我陷入深思。
这么久以来,我可能真的一直做错了很多。
我同大多数爸爸妈妈一样,把教育孩子的重任交付给学校和辅导机构,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事,那就是放弃了自己对孩子更重要的引导、提供更有效帮助。
照理说,孩子在学校里,享受着同一个老师的平等教育资源,但学习成绩却和我们心中的理想状态有着巨大差距。我们总是不停的抱怨孩子不努力,却忘记了决定孩子成绩的关键,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外因,内因则是孩子内在的驱动力,这两者共同作用,才能让孩子在学习的持续专注力和学习态度上有本质的变化。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胜过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原因不外乎是学校教会孩子的是具体知识,而家庭教育则会影响孩子在未来人生重大选择中该如何抉择的本能。
这也才是在长远发展中,人与人真正产生差距的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天的教育真正是一场拼爹拼妈的竞技赛。
02
当孩子学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考试,面对掌握知识能力的测试时,虽然是孩子自己通过答卷行为呈现的结果,但这些知识本质依然是他人的传递,并没有转化成孩子的个人能力。
当孩子自己思考如何把学到的具体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这个时候学到的知识,才是把他人的知识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此刻才转化为一种真正的能力。
我们现在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孩子学习具体知识看得过重,却没有时间让孩子思考这些知识的应用与转化。
一旦发现自己没有办法辅导孩子的这些具体知识时,我们马上就奔波于各个辅导班、通过寻找外界名师来辅导孩子。
选择把孩子可能自己去尝试解决学习困难的机会以付费形式“外包”。
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一些本该家长负责的事情,一股脑地推给学校和补习机构。
在知识学习上最容易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及时反馈又会不知不觉鼓励我们,催促孩子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具体知识。
我们都犯了忽略长期价值而过分看重短期利益,把教育孩子和影响孩子的机会,轻易交给别人的错误。
克里斯坦森坦言,当父母亲把发现孩子和培养孩子能力的过程,选择放弃了自我服务而全部“外包”后,孩子未来就变得越发不可控。
我们根本无法让孩子在未来遇见挑战和问题时,拥有“资源、应用程序和行为价值取向”为模型的应激反应能力。
我们总是把孩子成绩与班上第一名作比较,却忽视做任何事情资源才是基础的事实。
“资源”在克里斯坦森看来,是孩子本身和家庭配置的基础条件。是一个孩子获取一定经济,包括他的时间和精力,知识、天赋、人际关系以及过去学到的经验。拥有什么样的资源,未来才能够匹配什么样的能力,去做什么样的事。
应用程序是决定孩子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是孩子思考的方式以及如何面对挑战,怎样去解决困难的能力。
行为价值取向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长大后的各种自发选择。孩子未来在自己的生活中该如何做决定,也就是说,在他的想法和生活中哪些因素会排在最重要的位置。
而这三者的模型,真的没有人能替代父母对孩子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
03
资源、应用程序、行为价值取向三者的模型,会直接通过父母的外因作用于孩子的内因。
处理不当,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看到孩子点燃内在的驱动力,孩子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学习兴趣。
也就是说,孩子永远都是在自己准备好学习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开始学习,绝非我们准备教他的时候,他就能开始学习。
想一想还真的挺可怕。
我们把孩子从周一到周日,都当作一个学习小机器,送往学校和各个培训班,我们还自以为是的觉得在培训班外的等待及接送孩子就是陪伴的过程。
我们错过了自己及时教育和帮助孩子的机会,最最重要的是,我们也错过了与孩子一起面对挫折,一起战胜困难的心智提升过程。
时光终究不会倒退,我们已经错过了太多。
难道真等到孩子18岁成人后离家时,我们才突然发现,自己这些年都干了什么?
我们错过了很多和孩子共处的时间。
我们究竟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品质,面对挫折时,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迎接这场硬战?
我相信,只有一个家庭努力多年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并深刻影响到孩子,才能让孩子在父母不在身边,一个人时依然能面对复杂环境,做出自己的正确选择。
如果当我们老的时候,还在为孩子让我们无法理解和沟通时老泪纵横,那才是悔不当初,夜夜无法入睡之殇。
如果我们继续把教育孩子的机会和时间都交给别人,孩子未来没有建立我们所期待的价值观,形成的都是别人的价值观,而没有我们自己家庭的精神内核时,真的意味着我们在教育的拼爹拼妈中已经输得一败涂地了。
教育这件事,真的不是一次可以完全“外包”的简单交易。
趁现在,还来得及,在父母权利的有效期内,努力做好自己。
就算是拼爹拼妈,也要拼出我们自己想要的样子。
阅读完喜欢请点个赞,如果能选关注,必是真爱啊!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获行业内最高大奖。
11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优美图,感谢原图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