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里的教育智慧

      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已三十余年,我依然热爱课堂,喜欢学生。作为一名教研员,我并没有自己 的班级,跟每次上课的学生,都是第一次见面,也很少有机会再见到他们。尽管如此,只要走进教 室,与孩童为伴,我就满心欢喜,而那些孩子在下课时,都会与我有些不舍。

      经常有老师问我为什么能快速地走进孩子们的心里,与他们如此亲近,俨然相识很久的朋友。 我悄悄地告诉老师,因为我读懂了很多绘本,故事里的教育智慧赐予了我与孩子们打交道的诸多秘诀。

      《葡萄》是中国绘本作家邓正祺的代表作之一,故事中小狐狸在种葡萄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了“爱”的真谛:“爱是给他吃,爱是给他喝,爱是给他依靠,爱是恒久忍耐。”而老师的爱, 除了等同于“吃喝”的基本学习要求之外,“给他依靠”便是给每个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而“爱 是恒久忍耐”这句充满了哲思的话,便是教育的秘诀之一—儿童的成长有无限种可能,师爱须有恒。


      绘本《你很特别》里有一群小木头人,他们每天只做一件事,就是互相贴贴纸。于是,优秀 者身上贴满星星,自信或骄傲;不优秀的木头人全身贴满灰点点,自惭形秽。站在教室中间的老师, 也在不经意中给孩子们贴贴纸,这贴纸或是语言,或是眼神,或是动作。而我在这个故事里学到的秘诀就是抓住每一个机会,给所有孩子贴上星星。真诚的欣赏,能让每个孩子的眼睛里都闪闪发光。


    《鳄鱼哥尼流》是一本寓言绘本,故事中有一只与众不同的鳄鱼,名叫哥尼流。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猴子告诉他:“你所需要的,是大量勤奋的练习,还有一点点别人的帮助。”最后,哥尼流学会了新本领,还带动了周围的鳄鱼参与学习。这个故事也适用于教学,学生的学习,终究是自我刻意练习的结果,老师便是愿意给他们一点点有效帮助的“猴子”。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自带成长的动力系统,你只需点燃他们的热情。


      好绘本也是教育的哲学书。如彼德·雷诺兹的《点》,告诉为师者因宽容而有趣;琼·穆特的《尼古拉的三个问题》,提醒老师最重要的是眼前的孩子,而非各种功利性评价标准;弗朗齐斯卡·比 尔曼的《吃书的狐狸》揭示了自我的沉浸式读写是学语文最便捷的路径……



    相信所有孩子,真诚欣赏每个孩子,及时点燃他们的动力系统,让你的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安全、 温暖、友善的课堂,自然趣味横生了。

      ——发表于2024年2月《绘本与教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